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角膜炎,又称为细菌性角膜溃疡(bacterial corneal ulcer)。病情多较危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即使药物能控制也残留广泛的角膜瘢痕、角膜新生血管或角膜葡萄肿及角膜脂质变性等后遗症,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病原学】 可引起角膜炎的细菌种类繁多(表8-1),但最常见的有四组:细球菌科(葡萄球菌,细球菌等),链球菌科,假单胞菌科,肠杆菌科(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87%的细菌性角膜炎是由这四类细菌引起。
表8-1 感染性角膜炎致病菌种类
常见致病菌 | 不常见致病菌 |
表皮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肺炎链球菌和 其它类型链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道杆菌(变形杆菌、 大肠杆菌、沙雷氏菌) | 奈瑟氏菌属 摩拉克氏菌属 分支杆菌属 放线菌属 非芽胞厌氧菌属 棒状杆菌 |
从世界范围来看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已升至首位,但需注意的是在我国绿脓杆菌所致的角膜溃疡却占第一位,然而其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这可能和氟喹诺酮类及妥布霉素等敏感抗生素的应用及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关。我国占第二位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还有肺炎链球菌、肠道杆菌等,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一些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也日渐增多,如草绿色链球菌、克雷伯杆菌、类白喉杆菌、沙雷氏菌等。
细菌性角膜炎的诱发因素包括眼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表8-2)。多为角膜外伤后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感染所致,特别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滴用污染的表面麻醉剂及荧光素等有关。但是一些局部乃至全身疾病如干眼症、慢性泪囊炎、配戴角膜接触镜、糖尿病、免疫缺陷、酗酒等,也可降低机体对致病菌的抵抗力,或造成角膜对细菌易感性增加。
表8-2:细菌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
眼部因素 | 全身因素 |
干眼状态 泪道阻塞 眼睑炎症 大泡性角膜病变 倒睫 接触镜 角膜暴露 外伤 已有的角膜疾病 污染的眼药制剂 眼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药物 | 免疫抑制 糖尿病 风湿病 酒精中毒 营养障碍 严重的烧伤 昏迷 年老衰弱、维生素缺乏 免疫缺陷病 全身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