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电 大儿子刚刚因病去世,两个月大的小儿子又不幸离开,父母痛哭一夜后做出决定,将幼子的遗体捐出,帮助其他正在忍受病痛折磨的人。汪家满夫妇26日表示,大儿子生病时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让小儿子的生命得到另一种延续,对自己和提供过帮助的人,都是一种告慰。
父母捐献幼子遗体救助4人
汪家满和曹菊英夫妻是远安县茅坪场镇人,去年初,他们18岁的儿子在被白血病折磨多年后离开了人世,今年1月11日,小儿子汪智谦的出生,给这个大山深处的农家带来了新的生机,可出生一个月后,汪智谦出现了异常反应,带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多处部位呈先天性不足。
今年3月15日,在天津市第一治疗半个多月后,医生遗憾地通知汪家满,医院已尽了最大努力,孩子保不住了。汪家满夫妇哭了一夜后,做出了捐献孩子遗体的决定,“希望能让儿子的生命得到延续,也帮助其他正在被病痛折磨的人。”汪家满说。
随后,汪家满夫妇与当地红十字机构签订了无偿捐献遗体的协议。3月16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医生找到汪家满说,“孩子刚刚离开了,我们即将实施人道主义的遗体器官保留手术。”
汪家满默默的将孩子的小衣服交给医生,拿起一张纸写了几句话,交给医生说,“您把这个到时候和孩子一起火化了吧。”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医院。
3月20日,汪家满收到中国发来的短信,“手术昨天晚上9:30做了,肺捐给了天津一个17岁的孩子,肾捐给武汉的一个孩子,角膜给了武汉的两个大人”。看过短信,已年近五旬的夫妻俩再次抱头痛哭。
千人凭吊出生仅64天的“天使”
3月25日,应湖北省邀请,身在老家湖北远安的汪家满夫妇,来到了武汉石门峰陵园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同来自全国的志愿者代表一起,向仅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4天的汪智谦表达哀思。
细雨中,前来凭吊的市民得知这对夫妻是捐献器官救了4人男婴的父母后,默默的围了过来,将手中金色、白色的鲜花放在了纪念碑前。记者看到,凭吊者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他们站在汪家满夫妻的身后,默默哀悼。
半个多小时里,纪念碑前已有近千人,没有喧嚣嘈杂,过往的车辆也静静的停了下来,人们走下车,加入到凭吊的人群中,为这名来到世间仅64天的孩子默哀,向这对大义夫妇表达敬意。
在现场,受中国红十字总会委托的武汉工作人员缓步上前,递给汪家满夫妇一本盖有“中国红十字总会”公章的证书,上面写着“汪智谦:自愿在逝世后捐献器官,恩泽患者,造福社会,这种高尚的人道奉献精神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赞扬。”
湖北省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登记在册所掌握的信息,汪智谦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器官无偿捐献者。
信守承诺拒绝受助人见面要求
记者了解到,汪家满家仅有一亩五分地,为给孩子看病,他每天凌晨起床当菜贩,一个月下来,收入不到1500元。这些年为给两个孩子看病,汪家满夫妇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向亲友借了16万元钱,尽管已还了一部分,但仍是今后生活的一个沉重负担。
汪家满告诉记者,他有严重的尿结石,发作起来就疼得整个身体都要弯下去。43岁的妻子患有子宫瘤,生孩子是再没有可能了,估计今年夏天还要做手术,“也许注定了,我这辈子没有孩子。”
“大儿子得病这么多年,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和妻子都是山里农民,不懂什么道理,我们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儿子的生命得到另一种延续。”汪家满说,对他们这个家庭,对帮助过他们的人,也算是一种告慰。
3月25日晚,在天津受助的浙江婴儿父母辗转找到了记者的联系方式,他们在电话中说,希望记者帮忙联系,见孩子恩人一面。
犹豫片刻后,汪家满说,“当时签订协议时就承诺不见的,我必须信守承诺,如果他们执意要见,就等他们的孩子康复后,有机会的话,到武汉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给那里安息的志愿者们献上一束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