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基质炎(interstitial keratitis)是以细胞浸润和血管化为特点的角膜基质非化脓性炎症,通常不累及角膜上皮和内皮。血循环抗体与抗原在角膜基质内发生的剧烈免疫反应和发病有关。先天性梅毒为最常见的原因,结核、单纯疱疹、带状疱疹、麻风、腮腺炎等也可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是先天性梅毒最常见的迟发表现,多在青少年时期(5~20岁)发病。发病初期为单侧,数周至数月后常累及双眼。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起病时可有眼痛、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视力明显下降。早期可见典型的扇形角膜炎症浸润和KP。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角膜基质深层的新生血管,在角膜板层间呈红色毛刷状,最终炎症扩展至角膜中央,角膜混浊水肿。炎症消退后,水肿消失,少数患者遗留厚薄不同的瘢痕,萎缩的血管在基质内表现为灰白色纤细丝状物,称为幻影血管。先天性梅毒除角膜基质炎外,还常合并Hutchinson齿、马鞍鼻、口角皲裂、马刀胫骨等先天性梅毒体征。快速梅毒血清学检查和特异性密螺旋体抗体实验(FTA-ABS和MHA-TP)有助于诊断。
后天性梅毒所致的角膜基质炎,临床少见,多单眼受累,炎症反应比先天性梅毒引起的角膜基质炎要轻,常侵犯角膜某一象限,伴有前葡萄膜炎。
结核性角膜基质炎较少见,多单眼发病,侵犯部分角膜,在基质的中、深层出现灰黄色斑块状或结节状浸润灶,有分支状新生血管侵入。病程缓慢,可反复发作,晚期角膜遗留浓厚瘢痕。
其他的角膜基质炎见于Cogan综合征(眩晕、耳鸣、听力丧失和角膜基质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腮腺炎、风疹、莱姆病(Lyme disease)、性病淋巴肉芽肿、盘尾丝虫病等。
【治疗】全身给予抗梅毒、抗结核治疗。在炎症急性期,应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激素,以减轻角膜基质的炎症以及防止并发症出现如虹膜后粘连,继发性青光眼等。患者畏光强烈,可戴深色眼镜减少光线刺激。角膜瘢痕形成造成视力障碍者,可行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