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在当前国内白内障飞秒激光辅助技术尚未普及和广大地区所面临的巨大防盲任务的现状下,我们应该更为关注DMD的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
白内障手术中,切口位置过于靠前、穿刺刀不够锐利、手术器械反复进出切口、粘弹剂注射针头进入角度欠佳等均可导致DMD的发生。并且,术者对所用术式及切口制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欠佳,或者患眼本身因青光眼、糖尿病等存在角膜内皮功能改变时,DMD则更易发生。
发生DMD后,一般仍可继续手术,关键是防止脱离范围进一步扩大,所以术中及时发现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术中发现的DMD可表现为脱离区的角膜水肿、视野欠清;轻度脱离以上者角膜后弹力层一端连于角膜,另一端卷曲,在前房漂浮,此时需与前囊膜相鉴别。术后DMD也应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角膜水肿相鉴别:前者与切口相连,多呈半月形,范围局限,裂隙灯下可见前房中漂浮的角膜后弹力层与角膜后壁相连;后者多因角膜内皮受损引起,水肿范围弥散,伴后弹力层皱褶。准确的诊断则需依靠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等成像技术。
术中发现有DMD时应根据DMD的脱离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局限性小脱离不需处理,此种情况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轻度脱离以上者均需在术中做出相应处理。治疗轻度脱离可采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将脱离的后弹力层推平复位,但残留的粘弹剂可能阻塞小梁网,故需密切监测眼压,必要时应用降眼压药物;亦可前房内注入无菌空气泡,但空气吸收较快,故气泡亦大,使之在前房留置的时间长。中度脱离需要缝线缝合才能达到复位目的,缺点是会带来较大的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