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快讯 > 文章详细

塞罕坝精神学习报告会在津举行

发布日期:2019-09-24   http://www.zgjsyw.com
导读:塞罕坝精神学习报告会在津举行9月20日上午,天津礼堂中剧场座无虚席,这里作为塞罕坝精神学习报告会的主会场,有全市1000名机关干部、师生和群众参加。同时,在16个区604个分会场,有1.5万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党员培训远程教育系统观
9月20日上午,天津礼堂中剧场座无虚席,这里作为塞罕坝精神学习报告会的主会场,有全市1000名机关干部、师生和群众参加。同时,在16个区604个分会场,有1.5万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党员培训远程教育系统观看报告会。市委书记李鸿忠,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市委副书记阴和俊等市领导同志在主会场聆听报告。 学习报告会认真学习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生动诠释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的塞罕坝精神,充分激励全市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甘于奉献,努力谱写新时代壮丽篇章,以担当有为的扎实工作业绩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植被破坏,内蒙古沙漠不断南移,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且海拔高于北京约1000米,严重威胁的生态环境安全。1962年,中央决定在河北承德塞罕坝地区建设一座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一代代塞罕坝林场人听从党的召唤,坚忍不拔、拼搏奉献、接续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在年均积雪期长达7个月、极端最冷低温-43.3℃的高寒沙地造林。今天的塞罕坝,林地面积由建场之初的2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12万亩,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筑就起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 报告会六名成员结合亲身经历深情讲述了塞罕坝的创业史、奋斗史、奉献史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信息中心主任杜红梅回顾了塞罕坝林场经历的各种重大难关险关:头两年林苗成活率不到8%、1977年雨凇灾害导致20万亩树木全部被毁、1980年12万亩树木旱死 三代塞罕坝人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勇气战胜了重重困难挫折,用青春、血汗乃至生命诠释了使命和担当,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选择塞罕坝,我无怨无悔。 第一代林场人代表、74岁的陈彦娴老人讲述了 六女上坝 的动人故事。当年六位女同学放弃高考,毅然选择上塞罕坝,啃窝头、喝雪水、住窝棚,爬冰卧雪,手磨出血泡,棉衣结成 冰甲 。老人回忆当年,几度哽咽,满含深情的朴实话语中透着无比的刚强、坚韧、骄傲与自豪。 塞罕坝第一位80后领导干部、林场副场长于士涛回顾了由充满激情到动摇彷徨,再到下定决心选择坚守的心路历程。第三代塞罕坝人已将自己的 诗和远方 锁定在朝夕相处的美丽高岭、绿色林海。 林场同龄人和发展见证者、河北省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调研员封捷然说,塞罕坝精神激励感召承德人民,坚决扛起保护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水源水质的责任,构筑保卫京津的生态屏障。 长期采访报道林场先进事迹的河北日报记者赵书华见证了塞罕坝人不屈的性格和不垮的精神,深情讲述了塞罕坝人把对树、对自然的朴素感情,升华为一种保护生态的情感自觉、行动自觉。 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刘海莹回忆起王尚海、李兴源、王凤明等老塞罕坝人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现了塞罕坝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群像,并代表新一代塞罕坝人发出庄重誓言,传承光大塞罕坝精神,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当好先锋,再创辉煌。 一个个生动感人、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全场听众。现场许多听众眼眶湿润,心情激动。报告会结束时,大家自觉齐整起立,热烈鼓掌致敬,掌声经久不息。 报告会前和会后,李鸿忠与报告团成员作了深入交流,向塞罕坝建设者表达了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说,报告团朴实感人的宣讲,给大家以强烈的心灵洗涤和强大的精神激励。多年来,承德和塞罕坝广大干部群众为防风固沙、保护滦河水源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天津人民饮水思源、感恩在心。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在津沽大地播撒塞罕坝精神的种子,把绿色发展理念根植心底,以不竭的干劲、拼劲、韧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和扎实的工作成效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天津日报记者 魏彧 于春沣)

预约挂号注册

向全国无数位爱心医生提问
(病情描述不能少于10字)
健康小提示:注意不要长时间持续疲劳用眼,保护好您的视力.

特别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