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在一版报道了天津 海河夜话 的生动细节,全文如下:
还有不到1个月,陈鲁明就要光荣退休了。工作了几十年,这段时间本可以歇歇,交接下工作,但他却格外忙。
前些日子到居民家唠家常,唠出来的问题还没解决完!
作为天津市南开区住建委副主任,10多天前,在南开区 扎根网格、血脉相融 实践活动中,陈鲁明和其他两位同志组成了红色网格服务队。走访南开区翰园北里一个老旧居民区时发现,一处平房里住着一家老小7口人,主房实际面积只有15平方米,房顶上则是用彩钢板搭的违建。
进门一聊,原来这些平房是20世纪50年代搭建的,后由一家医院接手分给了职工当宿舍。现在这户人家是当年自行调换房屋后搬来的,一无医院员工证明,二无房屋使用证明。所以,申请公租房的愿望因手续不全而长期未能实现。
于是,陈鲁明开始四处联系相关部门,三番五次上门,千方百计帮着寻找证明 我要在退休前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这件事。 他说。
盛夏的天津,高温闷热。类似这样的一场场听民声、察民情、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的 海河夜话 ,正在大街小巷展开。
从南开区的 扎根网格、血脉相融 实践活动,到和平区的 和平夜话 实践活动,许许多多的机关干部同陈鲁明一样,利用工作之余,走出机关大院,来到群众身边。了解百姓心里盼什么的同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南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丁志安说: 一名干部就是一盏灯,只有干部真正沉到基层了,才会真正了解民心、听清民声,群众才能感受到党组织、党员干部就在身边。
倾听并解决好百姓反映问题的同时,每一次 夜话 还是一次 服务输出 。不久前,和平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为辖区小白楼街道崇仁里社区的居民深入浅出地讲解《民法典》,尤其对居民关心的财产继承等问题一一解疑释惑。甚至微信群、抖音号,也都成为 夜话 的载体。
目前在和平区,自7月1日 和平夜话 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千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切实解决百姓实际困难问题;南开区则以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为活动重点关注人群,红色网格服务队正在成为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米 的重要队伍。
干部放弃 工作八小时之外 的休息,下沉到社区,听听我们说说心里话甚至是发发牢骚,心也就贴得更近了。 南开区79岁的独居老人董菊蕊感叹。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