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蓉 中山眼科中心
良好的眼内位置稳定性是理想人工晶状体(IOL)的重要特性之一。IOL眼内位置稳定性主要包括:(1)轴向稳定;(2)居中;(3)旋转稳定;(4)不发生显著的倾斜。多种因素会影响IOL眼内位置稳定性,如患者眼部状况、手术过程、IOL材料及设计等。人工晶状体襻作为IOL的支撑元件,其设计对IOL位置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人工晶状体襻设计的历史沿革
人工晶状体襻与光学部边缘相连,支撑IOL在眼内处于稳定的位置。最初植入眼内的IOL并没有襻的设计,导致IOL光学面位置极不稳定,各种IOL位置异常的并发症频繁发生。1956年德国学者Dannheim率先在前房型IOL中加入了闭合襻的设计,该IOL的两端各有一片弧形闭合襻,由聚酰胺纤维制成,此设计使IOL眼内稳定性明显增加。随后有许多学者对闭合襻设计作出改良,产生了盘状闭合襻、双层弧形闭合襻、三片闭合襻等。1962年,Barraquer发明了弹性开放襻,其IOL呈S形外观,这一设计非常接近如今临床上常见的双襻设计,但当时尚未有学者将其用于后房型IOL。上世纪70年代晚期,Shearing设计出包含2片弹性开放襻的后房型IOL。此后,弹性开放襻因为其稳定的支撑力和简洁的设计逐渐取代闭合襻成为主流。襻的形态有C形、J形、L形、S形等,襻的材料分为硬性的PMMA(三片式)和软性的丙烯酸酯(一片式),襻的数目则包括双襻、三襻、四襻。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C形双襻设计。
人工晶状体襻设计与眼内位置稳定性
良好的襻设计使IOL在眼内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患者术后达到理想的视功能和视觉质量。对于襻和IOL眼内稳定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晶状体襻形态与眼内位置稳定性
早期临床研究对比了闭合襻及开放襻IOL的眼内位置稳定性,其结果表明:闭合襻IOL的位置稳定性不如开放襻,相当一部分病例需要进行IOL复位、取出或置换。这一结论使开放襻设计成为目前的主流。由于双襻设计在临床上最为常用,近年来学者主要在开放的双襻设计平台上针对各种襻的形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开放式的C形襻较J形襻、L形襻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具备该类型襻的IOL不易发生旋转、偏中心等,从而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视功能。
人工晶状体襻材料与眼内位置稳定性
根据襻材料的不同,IOL可分为三片式(其襻由硬性的PMMA制成)和一片式(其襻由软性的丙烯酸酯制成),这两种IOL在植入眼内后稳定性存在差异。此前有研究表明:在囊袋内植入后,三片式球面IOL术后3个月在眼轴方向上发生显着前移,导致约-0.40 D的近视漂移,而一片式球面IOL并未发生显着的轴向位移,二者在偏中心位移与倾斜度及其余术后视功能等方面无显着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在必须行睫状沟植入时,应选择三片式IOL,一片式IOL易导致慢性眼内炎症,甚至引起虹膜后粘连等并发症,这会对IOL的位置产生不良影响。
人工晶状体襻数目与眼内位置稳定性
近年来,三襻、四襻的开放襻IOL也逐步在临床应用,目前尚无临床研究对比不同襻数目的IOL位置稳定性。襻数目的增加为IOL提供更多的支撑点,在理论上应具备更佳的位置稳定性。这一假设有待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目前的白内障手术已迈入屈光手术时代,患者对术后视功能的需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复明,还包括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不同人工晶状体襻的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它们在眼内位置的稳定性有所差异,这是白内障手术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将其与手术方式、患者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最优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