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自主研发、多位国际国内权威眼科专家全程指导的生物一类新药--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朗沐)自2013年11月27日获得CFDA批准上市以来,吸引了各地眼科医师的目光。在2014中国眼底病论坛召开期间,谢立信院士和陈有信教授主持的“看见·希望”卫星会与王宁利教授和赵明威教授主持的“看见·未来”卫星会从VEGF的发现谈起,详尽介绍了康柏西普的临床试验、研发策略和质量管理体系,与参加本次眼底病论坛的上千名眼科医师共同见证中国眼科自主创新的光明未来。
康柏西普临床试验总结
目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康柏西普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融合蛋白,能特异性地结合VEGF,具有多靶点、亲和力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从而减少了玻璃体腔内注射的频次。四川医院张明教授、北京黎晓新教授,上海许迅教授和张风教授分别介绍了康柏西普的临床试验结果与临床研究发展策略。
MARINA和ANCHOR试验是治疗湿性AMD的里程碑,随访2年的结果显示每月给药的方案能有效提高视力。然而,频繁给药或随访检查,为老年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患者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激发了探索其他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需求。国内眼科医师也呼唤着更少的给药频次、更佳的药物经济学治疗药物的问世,康柏西普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能够满足中国人群的治疗特征需求。
Ⅰa期临床试验证实了康柏西普的安全性,提示单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到3.0 mg剂量是安全及可耐受的,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眼部炎症反应或与药物相关的全身不良事件。并且初步揭示了康柏西普的有效性,包括视力提高、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降低和脉络膜血管(CNV)面积减少等。
HOPE试验是开放式、多中心、随机化试验,0.5 mg组和2.0mg组均采取3+PRN的给药方案,随访1年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5.06次和6.11次,两种剂量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该结果提示0.5 mg是推荐剂量。
AURORA试验是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对照试验,探索了康柏西普的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方案。在核心期采取每月注射一次(Q1M)的方案,在延长期则分为PRN和Q1M两种方案。随访1年,4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而PRN组在延长期的平均给药次数甚至不到5次,那么根据该试验结果,康柏西普的注射间隔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呢?Ⅲ期临床试验对此进行了新的尝试。
PHOENIX试验在延长期就采用了每3个月注射一次(Q3M)的方案,而患者视力改善能持续保持下去。核心期被分配到假注射组的患者在延长期头3个月接受康柏西普Q1M治疗后,视力提高程度也迅速追平了治疗组,在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的有效性相似(图1)。
根据上述临床试验结果,康柏西普的3+PRN和3+Q3M为更佳给药方案。在众人关注的安全性方面,黎晓新教授在会上总结道:“从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到康柏西普,在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一个下降趋势;抗VEGF药物的长期安全性数据显示不良反应大部分与玻璃体注射有关而非药物本身所致;研究结果显示低频率注射康柏西普能减少安全风险。”
图1. PHOENIX试验中康柏西普显著提高患者视力
康柏西普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与典型病例
康柏西普临床研究从一开始起步就邀请到国内外最权威的眼底病学专家参与其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四川医院、北京、上海、以及中山眼科中心等等国内十余家实力雄厚的眼科中心参与临床研究,同时与美国威斯康辛读片中心、美国DARC读片中心和英国新十字医院进行国际合作。张风教授介绍道,只有获得视力认证的医师才能参与临床试验视力的检测,影像学检测也是如此,需要影像学认证,且对于结果,完全由独立的DARC读片中心进行判定。
除湿性AMD外,康柏西普正在进行的临床注册试验还包括DME、病理性近视CNV和RVO等疾病,已有的研究结果表现出来的趋势令人充满期待,张风教授展示了部分典型病例的影像学结果(图2)。
图2. 湿性AMD应用康柏西普治疗的12个月结果
持续改进、止于至善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由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弘生物)自主研发和生产。康弘生物专注于生物药品的研发、生产和传播,公司的关键人员--总经理陈粟先生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王永忠博士均拥有十年以上在美国顶级生物制药领域从事研发、生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也均是四川省的特聘专家。他们指出,从康柏西普的开发伊始,康弘生物就进行质量保障系统的设计,在分子结构上,选择了高活性、高选择性,利于产业化开发的分子;工艺设计方面注重工艺重现性、稳定性的设计和考察,进行关键工艺参数的深入研究和设计空间的确认;质量标准参考USP和中国药典、国外同类产品及历史数据等制定,主要杂质的控制上甚至严于国外同类产品3~5倍。在原料控制、厂房设备、操作规程、过程监控、检验放行和冷链管理等生产和储运过程也无一不是按求高求严的标准执行。例如,在供应商审计中,不受地理位置或行业声誉的影响,对德国和美国等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司均进行了现场审计。此外,康弘生物还定期主动邀请国家级生物制药专家和具有欧盟及美国质量管理丰富经验的专家到公司进行审计和指导。
部分受访专家评述
此次眼底病年会,《国际眼科时讯》联合《健康报》专程采访了王宁利、黎晓新、许迅、陈有信、赵明威、张卯年、李筱荣、马景学、张风、戴虹、陆方、王玉、沈丽君、吕林、刘晓玲、张美霞、陈、朱丹、高磊、张文芳、徐国旭、武志峰、滕岩、丁小燕、宋艳萍、刘庆淮、陈雪艺等(排名不分先后)近三十位国内顶级眼底病学专家,现撷取部分专家访谈内容如下:
王宁利教授
全程参加了康柏西普的药物研发过程,这是中国眼科界乃至医药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该药的问世将造福更多的眼底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未来主要方向是基层医院眼科医师诊治水平的提高,目前一些治疗方法例如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其技术也不是很难掌握,如果能培训基层医院医师,并且将治疗的价格降低,在县级医院就能完成诊治,这将是造福患者的一件好事。
黎晓新教授
作为医学科学工作者,我们关注的是数据的科学性,在分析完康柏西普的动物实验数据后,我们对其开始产生信心,并非常积极地推动康柏西普Ⅰ期至Ⅲ期临床试验的开展,从研发的最初阶段起就携手并进。支持我国主导研发的新药,帮助其成长,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义不容辞的责任。
许迅教授
康柏西普能在AMD发展过程中,有效针对其主要发病机理,使患者视力显著恢复。从我们目前的研究看,康柏西普的疗效非常出色,且具有很强的安全性。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即PHOENIX试验证明在康柏西普核心治疗期结束以后,可以每3个月注射一次,在目前所有抗VEGF药物中治疗间隔时间最长,从而减少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性更高。
陈有信教授
AMD是不可避免盲的原因之一,如果不能早期控制,及时治疗,最终将导致患者失明,因此AMD的公众知晓率亟待提高。抗VEGF治疗彻底改变了眼底病治疗的效果,对于眼科医师而言,如果现在仍旧不知抗VEGF疗法,就out了。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问世,为患者带来福音。
赵明威教授
AMD是眼科特有疾病,康柏西普从作用机理来看有4个位点,是目前作用位点最多的一种药物,意味着有可能有更好的眼内存留时间和更高的治病效能。新的药物有新的疗效,或此前药物治疗耐受的患者换用新药后问题得以解决,这是我们的一种期望。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民族品牌能够为国人争光,康柏西普的上市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马景学教授
在中国药业当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好药都是进口的,国内药厂几乎都是仿制,康柏西普作为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且作用如此关键,为面临失明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其意义不仅体现当今企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更重要的是该药是一种观念性研发药物,而非普通药物,意义非常重大。
张风教授
康柏西普在Ⅲ期试验之前都是按入选标准选择的患者,不符合标准的患者都排除了,到Ⅳ期临床试验时便会遇到各类患者,期待康柏西普通过Ⅳ期更长时间观察患者用药后的长期获益,积累临床数据。
陆方教授
AMD在2000年以前对于全世界来讲都是一个难题,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及基础科研及疾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如今中国跟紧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逐渐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以及概念性的发现,加之患者资源丰富,同时政府又比较支持国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是比较好的契机,新药的出现使医师在临床诊疗中多了一种选择和配伍参考。
从一年12针到一年6针甚至更少的注射频次,跨越的不仅仅是注射次数的变化,也代表着对湿性AMD患者来说,更加高效、方便、安全的治疗新时代的到来,期待着代表中国原创力量的康柏西普能够在市场中强壮成长,借用谢立信院士的话作为此篇文章的总结:希望康柏西普的上市会能够有一天在纽约召开,在全世界的重要城市都能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