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快讯 > 新闻详细

古时候人近视了怎么办?眼镜是什么时候传进中国的?

发布日期:2014-04-26   http://www.zgjsyw.com
导读: 古人很少近视,更多是老了之后老花眼。一般来说,有针灸和中药治疗,还有人请道士巫师什么的。不过有好转的极少,大多数只能忍着呗,看书的时候拿近点。明代开始,眼镜逐渐传入中国,不过只是有钱人的东西,一直到清代中期,才普及了些,这之后,就是眼镜的世界了。

  事实上古人很少近视,更多是老了之后老花眼。古代也有眼镜的,不过不是玻璃的,而是水晶或者别的什么材质的。

古人近视

  古人很少近视,更多是老了之后老花眼。一般来说,有针灸和中药治疗,还有人请道士巫师什么的。不过有好转的极少,大多数只能忍着呗,看书的时候拿近点。明代开始,眼镜逐渐传入中国,不过只是有钱人的东西,一直到清代中期,才普及了些,这之后,就是眼镜的世界了。

  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以免受频繁换两副眼镜的折磨。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尽管眼镜发明谁为先至今仍是个谜,但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却是不争的事实。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眼镜最初的叫法。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清乾隆年间,我国已能生产眼镜,镜架为黑漆木框,装有系结的丝带,镜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庆年,眼镜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这在清史料笔记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有些词典上,说眼镜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时间约在明代。当时的皇室视眼镜为珍物,过了很久,中国才能自造眼镜,并逐渐流行起来的。但是,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我国的考古证实,眼镜起源于中国,近代中国人戴的眼镜也并不完全是“舶来品”。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在明朝以前的坟墓中挖掘出眼镜来,说明在明代以前,我国就已有眼镜了。许多史料也有记载,眼镜的发明者并不是那些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人,而是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

  早在13世纪末,从欧洲大陆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旅行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波罗,曾经在1260年记下了一些中国老年人佩戴眼镜阅读图书的事。可见在那时候,眼镜在我国是多么普遍了。

  多数的考占学家认为,眼镜出现于中国南宋时期,发明者是狱官史沆。那时,中国眼镜的外形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透镜是用岩石晶体、玫瑰色石英、黄色的玉石和紫晶等材料制成的。当时,人们把佩戴眼镜看作是一种尊严的象征。因为制作眼镜镜框的玳瑁被认为是一种神圣和珍贵的动物,而透镜的制作材料又是各种非常稀有的宝石,价格异常昂贵。所以,那时的人们佩戴眼镜并不是为了增强视力,而为的是能走好运和对别人显示富贵。正是因为当时人们只重视眼镜的价值而不注意它的实用性,所以在平民百姓当中并不十分流行。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扬州地区甘泉山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荆之墓中清理出了一批文物,其中居然有一只小巧玲珑的水晶放大镜。这支放大镜是一片圆形的水晶凸镜,镶嵌在一个指环形的金圈内,能将非常小的东西放大四五倍。可见在那个时候,我国的造镜技术和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中华威武!~


向全国无数位爱心医生提问
(病情描述不能少于10字)
健康小提示:注意不要长时间持续疲劳用眼,保护好您的视力.

特别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