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内障的治疗 > 新闻详细

白内障术撕囊口居中性与术后屈光度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日期:2014-06-05   http://www.zgjsyw.com

周开晶 译 

【编者按】白内障手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眼科手术。现代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恢复视力和安全性的要求,发展到对术后屈光结果的精确预测。虽然白内障手术结果取决于人工晶状体(IOL)的设计和设备的先进性,但手术技巧, 尤其是手法连续环形撕囊(CCC)的技巧,对术后结果也有较大影响。近期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者们,研究了不同形状的撕囊口对术后屈光结果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14 年3 月刊的《Ophthalmology》上。

研究背景

自从1985年Gimbel和Neuhann 首次报道了白内障术中采用CCC 方式进行晶状体前囊撕囊,并成为了目前的流行术式。最近,飞秒激光在眼科的应用使传统手法撕囊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激光对截囊尺寸、形状及居中性的控制较传统手法撕囊更加精准,使得IOL居中性更佳。

既往有关于撕囊直径对屈光结果影响的研究,也有IOL 偏心与撕囊偏心或圆度相关性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则比较了激光截囊与手工撕囊的居中性和圆度。但在这些研究中,撕囊口直径几乎固定,且居中性和圆度都较好。目前,尚缺乏手法撕囊不同偏心程度和不同形状对术后屈光结果的影响。该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不同的撕囊口对术后屈光球柱镜结果的影响。

方法

研究人群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完整的眼科检查。排除条件:既往角膜手术史、外伤史、黄斑病变、散瞳困难或是发生术中并发症(包括前囊或后囊撕裂、术后黄斑水肿)。

手术

术前用1% 环戊通和2.5% 苯肾上腺素散瞳。颞侧做2.4mm透明角膜切口,手法CCC 后,做1.2mm宽的测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袋内植入一片式球面丙烯酸IOL(光学直径6mm,总长度13mm,SN60AT,AcrySof ; Alcon)。吸除残留粘弹剂后再次确认并调整IOL 的居中性。IOL 度数选择依照SRK/T 公式。术后术眼局部使用4 周氯霉素眼水和醋酸泼尼松龙眼水。

测量参数

术前由IOL Master 测量眼球生物参数,包括眼轴、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术后1 个月和1 年评估撕囊口情况和屈光结果。撕囊口情况在散瞳后使用裂隙灯后部照明法拍照。

“ 圆度值”(circularity) 计算公式为4π× 面积÷周长2。圆度值为1.0 时,形状为完美的圆;而圆度值越低,撕囊口的形状越不规则。撕囊口居中性以瞳孔中心为参照,在软件中标记瞳孔边缘后计算并标出瞳孔中心,并以同样方法获得撕囊口中心。两个中心的距离为“偏心度” (decentration), 并按照≤ 0.4mm 和>0.4mm 分为两个亚组。根据撕囊口边缘是否360 度范围的位于IOL 光学边缘内,分为完全覆盖和不完全覆盖两个亚组。

术后未矫正视力(UCVA) 和最佳矫正视力(BSCVA)的测量使用Snellen 视力表,结果转化为logMAR 形式。术后主觉验光的度数转化成等效球镜(SE), 以下简称为“术后SE”。预期术后预留屈光度数采用SRK/T 公式计算,同时采用Haigis 公式作为比较。A 常数为生产商给定的数值。实际与预期术后预留屈光度数的偏差值(以下简称为“预留偏差”)= 术后SE- 预期术后预留屈光度数,取绝对值用于分析。术后屈光度数的变化主要观察值有术后1 个月和1 年时的SE、散光值和预留偏差,散光轴向不纳入分析。此外,进一步分析术前角膜散光值<0.75D 的患者,以减少角膜散光值对术后屈光度数的影响。

统计分析

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 20 分析。检测连续变量的正态分布,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级变量以频数和比率表示。非参数性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IQRs)表示。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 秩检验。参数性连续变量的组别间比较使用Student t 检验,非参数性连续变量使用Manne - Whitney U 检验, 等级变量采用卡方检验。

术后SE 和预留偏差以0.50D 为分界。圆度值做四等分后,比较值最大和最小组。术后1 个月和1 年时的参数性连续变量使用配对t 检验,非参数连续变量采用Wilcoxon 秩检验,配对比率使用McNemar 检验。只有完成1 年随访的患者纳入不同时间点的比较。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对象特征

总共招募了132 位患者,纳入研究的为108 人(113 眼)。排除原因有前囊撕裂(n =4)、后囊撕裂(n =1)、术后黄斑囊样水肿(n =4)、数据不完整(n =2) 及散瞳困难(n =13)。术后1 年时有93 位患者完成随访,散瞳困难的3 人和失访的20 人不纳入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72.7±8.2 岁(41~91 岁),预期术后预留屈光度数为0.19±2.16D(-7.75~+4.50D)。54 人术前角膜散光值<0.75D(48%)。大部分患者预期预留屈光度数接近正视, 中位数为-0.20D(IQR-0.30~-0.08D), 仅1 人为-1.50D。

撕囊口形状

术后1 个月时,撕囊口平均圆度值为0.83±0.01,平均偏心度为0.30 ± 0.14 mm。无患者偏心超过0.8mm或IOL 光学区或脚袢移位至囊袋外。80 眼(88%)撕囊口完全覆盖IOL。撕囊口完全覆盖IOL 与圆度值间存在相关性(P = 0.07),完全覆盖IOL 的撕囊口形状更圆;而与偏心度之间无相关性(P = 0.60)。

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术后1 年时的撕囊口形状更圆,平均圆度为0.87±0.03(P <0.001);且更居中,偏心度为0.23±0.13mm(P <0.001);直径更小,为4.18±0.68mm(P =0.02),但完全覆盖组患者的比例无变化。

术后屈光结果

术后1 个月时,术后SE 的中位数为0.50D(IQR0.25~0.75D), 散光值中位数为0.50D(IQR0.00~0.88D)。预留偏差中位数为0.34D(IQR 0.16 ~ 0.55D), 其中≤ 0.5D 者占69%,≤ 1.00D 者占91%。术后上述各项屈光结果稳定,1 个月和1 年时无显著差异,且大部分患者术后SE 变化≤ 0.25D(N=60, 65%)。

术后1 个月时UCVA 中位数为0.00logMAR(IQR 0.00 ~ 0.18logMAR, 对数视力表的5.0), BCVA 为0.00 logMAR(IQR -0.08 ~ 0.00 logMAR)。术后1 年时UCVA 有所提高,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 = 0.07),BCVA 无明显变化。在术前角膜散光度< 0.75D 的患者中, 有95% 术后UCVA 优于0.17 logMAR(对数视力表的4.8)。

撕囊形态与屈光度数

手术完成时、术后1 年时的撕囊口圆度值与1 年时的预留偏差间均无相关性(P 均>0.05)。同样,圆度值与1 年时的散光值及1 年内变化值无相关(P = 0.61)。将圆度值四等分后,撕囊口最不圆与最圆组1 年时的预留偏差无统计学差异(P =0.59)。

术后1 年时,偏心度与预留偏差无相关性(P =0.82),与散光值也无相关性(P =0.58)。术后“1 个月时的偏心度”与术后SE 变化值呈正相关(r =0.24,P = 0.03), 即1 个月时偏心度越大者,术后1个月至1年间SE变化越大;但“1 年时的偏心度”与术后SE 变化值无相关性。术后1 个月和1 年时的偏心度与术后散光值变化值均无相关性(P 均>0.05)。

偏心度≤0.4mm组与>0.4mm 组的术后1年时的预留偏差无显著差异(P =0.48)。当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至1年间的SE变化值超过0.25D的患者比例时,≤0.4mm组有11人(56%),>0.4mm组则为21人(30%),两者有显著差异(P = 0.04);而变化超过0.50D的患者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异(P = 0.22)。

撕囊口不完全覆盖IOL 组(n=10)与完全覆盖组(n=80), 两组在术后1 年时的预留偏差和散光值均无显著差异。不完全覆盖组的散光值随时间变化值(中位数0.88D,IQR0.00~1.00D) 较完全覆盖组(中位数0.00, 0.00~0.50D)明显(P =0.03)。当散光值变化以0.5D 分界时,不完全覆盖组散光值变化>0.5D 的可能性是完全覆盖组8 倍(优势比 8.32,P =0.004),不完全组有60%(n =6)患者散光值变化>0.50D, 而完全覆盖组为15% (n =12)。

任何的撕囊形状与术后的UCVA和BSCVA 均无相关性。

角膜散光小于0.75D 患者

该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值中位数为0.00D(IQR 0.00~0.94D)。撕囊口圆度、偏心度、直径或覆盖IOL 情况与1 年时的屈光结果无相关性。

其他晶状体计算公式

通过SRK/T 和Haigis 公式计算所得术后1 年时预留偏差无显著差异(P =0.11)。同样Haigis 公式计算的预留偏差与撕囊口居中性和圆度无相关性。

结论

术后1 年时的屈光度数与撕囊的居中性和圆度无关。但偏心超过0.4mm时,术后屈光度数会有0.25D的改变。撕囊口不完全覆盖IOL时,术后1 年时的散光值较1 个月时改变为0.50D。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向全国无数位爱心医生提问
(病情描述不能少于10字)
健康小提示:注意不要长时间持续疲劳用眼,保护好您的视力.

特别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