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Sci Transl Med》2014年4 月报道】题:IL-18作为潜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靶点能降低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作者Sarah L. Doyle等)
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AMD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它与慢性氧化应激和炎症密切相关。
哺乳动物体内的炎症反应由微生物或者毒素激活,从而诱导促炎症反应基因的表达或导致炎症小体的形成。炎症小体调控两种主要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IL-18的成熟,可以使它们由失活前体水解形成成熟的细胞因子。早期AMD 能够进展成为两种形式的疾病,一种是较早发生的干性A M D ,伴随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死亡;另一种是渗出性湿性AMD ,主要伴随病理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在湿性AMD中,新生血管穿过Bruch膜/RPE,并伴有出血在RPE和视网膜中心凹的视锥细胞之间形成血块,从而直接导致中心视力的丧失。大约10%~15%的干性AMD患者进展形成湿性AMD。
目前治疗AMD 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抗体治疗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活性。虽然其是临床上目前应用的唯一有效的治疗AMD形式,但需要直接规律地进行眼内注射单克隆抗体,这增加了视网膜脱离、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NLRP3炎症小体在AMD中激活,包括IL-1β和IL-18的生成。该文作者来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Sarah L. Doyle等人之前的研究发现,NLRP3炎症小体在对抗湿性AMD进程中发挥作用,并且证明IL-18的缺失导致过度CNV的发展,同时提示IL-18特异性的调控脉络膜血管发生。人重组IL-18 已经广泛进入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实体瘤、转移性黑色素瘤、腹膜癌、非霍杰金淋巴瘤以及其他肿瘤。但目前从未用于AMD的治疗,因此该研究在作者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扩展研究。
研究发现,炎症细胞因子IL-18能够调控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外源性的给予成熟重组IL-18并不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生存,但单独过表达pro-IL-18或pro-IL-1β能够导致RPE细胞肿胀和随后的萎缩。通过局部和系统性的给药方式比较成熟重组IL-18和目前的抗VEGF治疗,结果显示IL-18单独治疗是有效的,并且比联合抗VEGF治疗更加有效。该研究为湿性AMD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