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网讯:6月26日,中国医师协会“医师节”、第九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举行之际,国家卫生计生委邀请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及两位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获奖医师倪鑫、邹书兵就“中国医师奖获奖者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话题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在线访谈,并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
以下是在线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每年6月26号是中国医师协会医师节,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第九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一共有80位医生获奖,他们都是几十年工作在临床一线,有很多来自基层。今天我们的在线访谈请来了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还有两位本届医师奖获得者,倪鑫院长,南昌肝胆胰外科主任邹书兵教授来到在线访谈现场,就如何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医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并与网友互动交流,欢迎你们,祝贺中国医师协会,倪院长、邹主任以及中国医师奖的所有获奖者,向全国的医师们说一声:节日好。 这是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来到我们在线访谈,请您向热心网友介绍一下中国医师奖的情况. [ 2014-06-26 14:10:18.0 ]
[谢启麟]首先感谢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及在线访谈团队给我们中国医师协会一个机会,一是向社会露个面,二是也想借此机会介绍今天上午刚刚颁完的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 2014-06-26 14:16:13.0 ]
[谢启麟]中国医师奖是国务院审核保留的一个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从2003年正式设立以来,得到了国家、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和各地医师协会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实际上,我们当时设立医师奖,从我的理解来讲,可能是有两个想法,第一个,目前医患双方互相不信任还是存在的,我们想推出医师奖这些获奖医师,而且这次主题是“百姓心中的好医生”,心中的好医生是什么概念?我想,社会群众和网友都非常清楚,大家都有一个标准,但首先是互相的信任,体现在医生这个团队里主要是医德医风的问题。无一例外的,这次第九届医师奖80位获奖医生都是在医德医风上做得非常好的。当然这80个医生好,并不是说其他医生不好,我想,他们是我们的行业代表。 [ 2014-06-26 14:17:46.0 ]
[谢启麟]我记得有一个医生谈到在国家受到了灾害,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SARS、禽流感等,在这种时刻,我们很多医生都会冲上去,新闻媒体也会报道很多。但是反而我们的很多医生是这么谈的,其实在救灾或者在一些突发事件的现场,我们做的事情跟我们日常做的也差不多,但是那会儿大家为什么都觉得他们真是一个白衣天使,但在日常生活里好像我们就忽略了大家很多?我想,我们的医生在工作中,从本心来讲,医生这个职业是跟生命有关系的,所以很多医生并不把医生这个职业当作一个谋生的手段,而更多的是希望由于他们的努力让患者的健康得以维持、生命得以延续。应该这么说,医生这个群体的大多数是非常好的,不光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在日常之中也是一样。这80个医生能够选出来,也是这个群体的代表,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做法,让社会更多了解这个行业,或者让他们更信任这个行业。 [ 2014-06-26 14:20:39.0 ]
[谢启麟]第二个想法,医师奖是针对我们自己行业,目前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与以前的医学模式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神学的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完全转变了,在这种时刻,我们的理念和以前也完全不一样了,但是社会上仍然有一些问题是不好解决的,比如医生群体里也有一些违纪现象,不是没有,但我们总希望让我们的医生群体不是看病而是看人,看人看病。我记得美国医生特鲁多(音)有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实际上,从社会来说,从整个医疗来说,还是有很多局限性,但是我们的医生真的应该做到他总是能够去体贴病人,用心去治疗这些病人,用心对待工作。我们希望让我们的医生在目前比较严峻的医疗环境中能够保持自我,我们很希望影响我们医生群体。 [ 2014-06-26 14:23:25.0 ]
[谢启麟 ]主要是基于以上两个目的,我们推出医师奖。当然在之后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多地宣传这些获奖医生,让我们这个行业能够以他们为榜样,让社会能够更信任我们这个行业。 [ 2014-06-26 14:23:56.0 ]
[主持人]我们也一直在关注中国医师协会的工作,我们之间也开展过不少合作,比如今年4月16号,我们还共同组织了贾永青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这几天我特别关注了咱们的网站,发现有几条更新信息,一个是第九届医师奖的工作,一个是昨天咱们通过了中国医师道德准则,还有是中国医师协会维权委员会换届改选,这几条信息放在一块,我们发现自律、维权、激励是中国医师协会很重要的工作,请问秘书长,协会是怎么为自己定位的?长远目标和当前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 2014-06-26 14:24:45.0 ]
[谢启麟]中国医师协会2002年1月9号,成立之后,它作为医师的一个行业协会,准确的定位就是“医师之家”。当然从国家的管理来讲,我们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注册是在民政部。作为行业协会,它首先提出要对本行业医师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很多方面,当然不光是服务整个医师群体,我们也很希望透过医师群体服务于社会,我们可能会说要帮助或教育我们的医生更多地让他去承担社会责任或医疗上的一些责任。 [ 2014-06-26 14:27:33.0 ]
[谢启麟]除了服务之外,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做自己行业必须要做的自律、维权,刚才宋司长也在说,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奖励医生之外,还颁发了中国医师道德准则等,我们协会的根本就是要把行业的自律和维权要做好。我们的目标也是希望在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进行当中,像医师这个团队,以前都是卫生行政、医院来管理医生,但是我们也希望由行业提出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比如一些道德上的标准、准则,还有技术上的标准、准则,协助或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医师队伍的管理。目标很清楚,就是一个,提升整个国家医师队伍的建设,以适应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根本之处还是为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们医师协会长远的目标。 [ 2014-06-26 14:28:33.0 ]
[主持人]网友“小圆”问,北京市是我们国家最权威的儿科医院了,几乎全国患者都会慕名而来。我想请问倪鑫院长,面对这么大的诊疗压力,您是如何确保诊疗质量并做好医生与护士的情绪管理的?目前能为京内和京外患者提供哪些便利的服务,比如挂号、病床等。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倪鑫院长,倪院长是著名的儿科医生,尤其擅长头颈部治疗,也是著名的专家学者。2012年3月经过公选,成为的院长,致力于医改,提出建立国家儿童中心和集团两大构想,并抓紧抓实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成为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院长。倪院长,就这位网友的问题,您有什么感触、有什么回应? [ 2014-06-26 14:31:06.0 ]
[倪鑫]北京的门诊量非常大,去年达到了300万。在这么大的门诊量下,大家都非常关注怎么保证每个病人的治疗质量?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我们对任何疾病的诊治都有明确的规范,即疾病的诊疗规范,对任何疾病我们在诊疗的时候都是按照规范去做,这是确保质量的前提。 [ 2014-06-26 14:33:07.0 ]
[倪鑫]北京诊疗量大的最大原因是儿科医生不好当,儿科医生最大的特点是哑科,因为儿童不懂表达,要把病看好,最重要的是医生的经验要丰富,才能诊断比较准、比较快。对于北京这么大门诊量来讲,第一我们要强调诊治的规范,第二是医护人员的大量诊疗经验,这种经验导致我们在长期工作中能够接纳较多的病人,而不至于把医疗质量有所下降。我们有一个数据统计,2013年全年门诊量300万,同比出现医疗事故差错和投诉比例比头一年明显下降。 [ 2014-06-26 14:33:54.0 ]
[ 倪鑫]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人员有大量的情绪,怎么管理?作为单位的员工,如何控制好个人的情绪,是来自于多方面的。首先,我们作为医生,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以我们热爱这个职业、遵守这个职业的道德为最基本的要求。第二,我刚到有一个感受,我说的医护人员应该发噪音补助费,这和成人医院完全不一样,每天我在门诊一转,没有多长时间我的头就大了,不是孩子在哭就是家长在喊,就是这样的状态,但是我们的医生常年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真的习惯了。还有味道,孩子想拉就拉、想尿就尿。我们的医护人员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是工作时间长了,二是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适应这个职业。二是轮换安排门诊,也是确保大家有充分的精力给患者提供很好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时保持清醒的状态,医院是有所考虑的。基于这些条件,我们才得以能够有序地、保质保量地尽量完成了想到看病需求的患儿们的需求。 [ 2014-06-26 14:36:41.0 ]
[倪鑫 ]近期还有一个问题,网友也提到了,我们能提供哪些有效的服务。对于京内的,北京市的孩子想看病,到来,我们推出了“北京儿科是一家”的理念,所有北京医院的儿科和北京都是互动的,我们给他们作坚强的后盾,我们希望市里的孩子先到就近的三级医院的儿科去看病,如果他看不了的、认为是重症的,他的转诊都是绿色通道,希望大家对三级医院的儿科给予信任,因为有作为后盾。如果真的想到看病的,北京市启动了114预约,我们院内有医生预约,同时我们将启动手机APP预约。因为114预约只是有了号,还要到医院来交钱拿号,如果是手机APP预约,可以在银行交钱挂号,并通知你大概在什么时间来看病,这样不至于在早上8点大家全都涌到医院里来看病。比如一个孩子,至少有4个家长陪同,每天一万的门诊量,至少有三四万人在医院里转,通过手机APP预约就能改变这种状态,无论是京内还是京外,这种预约都是有效的。 [ 2014-06-26 14:38:14.0 ]
[倪鑫]我们在全国组建集团,目前在省一级13家是集团成员,相互之间医疗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专家共享,每一个省级,我们通过远程会诊替他解决疑难杂重症,也是希望每个地区的孩子在当地就诊,如果真的需要转到北京的话,我们提供绿色通道,这样也是分流了一部分病人,不要都往北京涌。这两个措施实施了一年多,效果还是不错的。 [ 2014-06-26 14:38:58.0 ]
[主持人]网友“PY”问,部分医生服务态度差,乱开药,致使病人开销变大,对医生符合规定开药,医院要及时和患者沟通,并对普遍现象进行公示,这样做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这位网友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就医,请邹主任谈谈。 [ 2014-06-26 14:40:02.0 ]
[主持人]我来介绍一下邹书兵主任,他是南昌普外科的主任医师、教授。他的理念是,医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高尚之德。其次要有救死扶伤之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邹主任认为,一名合格外科医生的准确定义就是兼具仁爱之心、高尚医德及高超医术之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身上能让人看到医者的一切优秀品质。他不仅让患者有亲切感,同时还让患者有安全感。 [ 2014-06-26 14:42:17.0 ]
[邹书兵]谢谢这位网友给我们提出这么好的建议。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医生开药,我想,绝大部分医生的医德还是非常好的,刚刚倪院长也讲了,各个疾病有各个疾病的诊治指南和行业管理,中国医师协会也制定了很多行业管理指南,卫生行政部门、职能部门及医院科室也在进行相应的管理。实际上,医生看病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病有不同的方案选择,所以医生看病的时候都会跟病人、家属交流,选择适合这个病人的最佳方案。至于费用的问题,如果超过一定额度的费用,我们是要病人家属签字,要预先告知,我们行业已经有这个规定。 [ 2014-06-26 14:43:50.0 ]
[主持人]倪院长,诸福棠、胡亚美和张金哲都是北京的元老,也是德艺双馨的医师,您作为北京的院长,怎么传承这种优秀的传统?我听说2012年您作院长的时候,李仲志院长介绍您是“活雷锋”,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故事? [ 2014-06-26 14:44:32.0 ]
[倪鑫]北京已经有72年的历史,第一任院长就是诸福棠,现在张金哲和胡亚美院士还在,在72年的沉淀里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教育,比如我们注重文化的建设,在每一任新生到医院的时候,每年都有两次对于所有的医护人员的医生职业道德讲座,这两次讲座,张金哲院士要亲自讲,题目就是“如何作一个好医生”,他从他一路走过来的观念里去讲怎么样去做才能让孩子和家长得以信任的一个儿夫。每个讲座大家听得都非常认真,而且他是结合自己几十年从医的经验讲这个事情,包括现在一些在职的专家和退休专家,大家也知道,今年刚刚推出全国优秀道德模范贾力群,这些人都会定期给大家作讲座。因此,在我们的相应文化和医德医风的教育方面,医院是非常重视的,使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能够把医院的文化传下去,得以延续。 [ 2014-06-26 14:49:29.0 ]
[倪鑫]因为我是2012年北京市医管局公开竞聘的6家院长之一,恰恰我到上任的时候是3月5号宣布的,正好是学雷锋日,所以在宣布会上,我们的老院长说今天是学雷锋日,我们的新院长上任,来了一个“活雷锋”。今天发奖的时候,我非常荣幸,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好医生。我到以后,在第一个月基本上也不穿白衣,也不在办公室坐着,都在医院里转,理由是假如我是一个患者家长,我在医院里会发现哪些问题是不合理的。看了之后,发现无论从流程上还是程序上、服务上有所改进的地方,包括环境的问题,我有时候在医院里转,看见孩子经常会突然蹲在地上撒尿,甚至拉屎,非常非常多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去个性化管理?我想,雷锋的精神就是奉献,所以我基本上每天早上7点前到医院,晚7点后才离开医院,通过我和大家的努力,这两年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大家初步认为来了的雷锋奉献精神还是不错的。 [ 2014-06-26 14:50:38.0 ]
[主持人]倪院长刚才讲的是很谦虚的,其实我也认识他的同事、他的下属,他们都说倪院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当代的雷锋。您刚才的那番话很谦虚,但是我也从中感受到,其实古今中外,在各行各业当中,社会对医德的要求更高,弘扬职业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一向是医务界的自身追求。谢秘书长,昨天中国医师协会通过了中国医师道德准则,请问准则的主要宗旨是什么?我们希望通过推行准则达到什么效果? [ 2014-06-26 14:51:31.0 ]
[谢启麟]我们希望通过推行准则提高整个队伍的道德水准。当然就像主持人说的,我们这个行业,从卫生行政到整个行业从来都非常重视医德医风。准则有几部分,一是总则,还有医师与患者,医师与同行,医师与社会,医师与企业,一共40条。应该这么说,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从医德上对我们整个行业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在我们拟定准则的时候,有很多专家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每一条都有很多案例,或者说在每一条里都有很多在自己行业不太尽如人意的案例出现,这里可能会产生一些纠纷,也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医患矛盾。所以当时我们拟准则的时候,目标第一个就是让医生能够更多地明白我们作为一个医生他应该在做什么,或者说他有些东西不太能做什么。因为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说,我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我们不知道哪个能做、哪个不能做,我们这个道德准则就是告诉医生他的道德底线在哪儿,而且都是很实际的。 [ 2014-06-26 14:53:28.0 ]
[谢启麟]我们昨天有一个发布会,有些同行业及一些媒体也在说,也许道德准则颁布之后,受我们国家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体制改革或者说目前的一些政策的影响,我们的很多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有人举例,比如我们提出要让我们的医生很好地去倾听患者的声音、意见或他的病情。倾听是什么?实际上是沟通最早的一个基础,你没听到,怎么跟他沟通呢?但是后来有人提出,现在很多大医院,比如倪院长提到的,一上午每个大夫要看不止五六十个患儿,怎么去倾听呢?当然这跟我国目前的医疗体系服务有关系。道德准则里也提出,比如遇到一些危重症,或者没有社会救助的患者,我们怎么办?这和目前的社会保险也有关系,医生这时候可能会说有些问题没办法解决。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提出一些标准,一是希望我们的医生以此为目标向这个方向去做,促进医患双方的信任。二是我们希望通过颁布这个准则,让社会更多地知道我们自己的行业,不是我们没有在作为,我们一直在做,我们一直在努力做我们医德医风,去抓这件事情。同时我们也希望促进医疗体制的改革。我们在颁布之后一定会有一些动作,希望更多地推进和推广,让我们的医生更多地去了解或去遵守。 [ 2014-06-26 14:54:58.0 ]
[谢启麟]很多医学生都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现在为什么又有一个医师道德准则?实际上这里有一个时代性的因素,比如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某一句话现在可能不太适用了,而我们的道德准则是很有时代性的,尤其是最后一段提出医师与企业。当然希望网友能看到我们这个道德准则,也能够提醒和监督我们这个行业更多地从医德医风上有所改进。道德准则中还有“医生与社会”的内容,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倡导,让医师这个行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 2014-06-26 14:55:52.0 ]
[主持人]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刚才谢秘书长向我们解读了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我想请问两位工作在临床一线的院长、主任,医患的和谐是有赖于医患双方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在你们从医的经历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特别让人感动的医患的故事? [ 2014-06-26 14:56:29.0 ]
[邹书兵]每一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都经历过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是非常感人的。为什么呢?医生是治病救人,治好病是医生最大的成就,特别是你花了很大精力去抢救的病人治好了以后。我曾经有一个病人是这样的,他是术后并发症,送到我们这里,各个脏器功能都衰竭了,每天各种漏是5000多,肾衰,每天尿量差不多5000,每天的出量就3万毫升,要给他补液。这个病人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早上7点钟开始我就给他调,一般到晚上12点,每天连续几次化验,看他的电解质、看水电平衡,根据这些来调节。最后这个病人抢救了一个多月,所有的脏器都衰竭过一次,包括肾脏、肺部、心脏、消化道出血,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整,终于挺过来了,挺过来以后我们给他开第二刀,挽救了这个病人,这个病人最后成了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医生只要给他付出了,病人都会非常感激。现在这种医患关系,也是医患双方的问题,实际上医生主要的问题是临床工作忙,与患者的沟通时间可能会相对欠缺一点。我个人从医这么多年的经验就是这样,只要跟病人很好地沟通,绝大部分患者是能够理解的。 [ 2014-06-26 14:58:04.0 ]
[倪鑫]其实现在和谐医患关系,我真的没觉得有多么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呢?其实刚才邹主任也说了,医患关系和谐的关键,我经常讲叫多一分了解、多一分理解才能沟通好,什么叫多一分了解呢?毕竟医疗这个行业老百姓不是特别了解,比如我在成人医院的时候,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病人家属很激愤,他一脚把我的门踹开以后,问我病人是站着进来的,现在躺着出去,为什么?所谓躺着出去也就是去世了,他不能理解,但是你把这个病解释清楚以后,他一般都理解了。我们也曾经是病人家属,当我们带着家属去某某医院看病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你要去思考,实际上患者家属到你面前的时候就是这种心情。我在给工作人员强调服务态度的时候,我说,如果坐在你面前的病人是你的朋友介绍来的或者是你的亲属,你是什么态度?大家就理解了。有的医生说,我的朋友来了我也是这个态度,那我就没什么好说了。其实我们在社会上,只要相互理解,就能很好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换位思考,和谐医患自然就有。 [ 2014-06-26 14:59:33.0 ]
[倪鑫]有很多媒体采访我,你为什么选择学医?我是继承了家业,我的父母都是医生,而且是军医,他们是武汉军区的。我在学医的时候有一个故事,中午回家吃饭以后,我的父亲拿一个大饭盒,一边装饭,一边装菜,我问他你晚上还回家吃饭吗,不吃饭还拿饭是什么意思?他跟我说,今天有一个武汉的病人来了,特别穷,不但没钱看病还没钱吃饭,所以我给他带点饭。像这样的医生,还能存在又打医生又骂医生的现象吗?到现在为止这个故事一直影响我,我也希望能影响我的学生。比如我在作头颈外科的时候,有一个病人,才32岁,淋巴癌转移,有一天早上我刚到医院,医生叫我说这个病人不行了,情况是淋巴癌转移,动脉冲破了,流了一地血,病人已经晕过去了,但是他的眼睛还睁着,就是那种期盼我能救他的生命的眼神,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故事到现在也在影响着我,所以我只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 [ 2014-06-26 15:00:45.0 ]
[主持人]从你们刚才讲的故事里,我也体会医者父母心还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我们还是要传承,我们传统的医德还是要传承下来。另外您刚才讲多一分了解、多一分理解,我觉得还应该有一句话就是医生要多一分担当,这句话是从哪儿来的呢?这两天大家都看到医院三位姓陈的医生连续手术32个小时累得趴在地上的照片,也是引起了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关注。其中陈建屏医生说,医患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大家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在座的大家的心声是一样的,这个手术医生要冒很大风险,我愿意为患者花几十个小时去拼,但是也希望在我们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大家能够体谅和理解。我想他也说出了大多数医生的心声。倪院长说您是出生在医生世家,您的梦想也是作医生吗?现在看来,梦想实现了,这个梦想和现实之间是一致的吗?有哪些是一致的,有哪些还有距离? [ 2014-06-26 15:02:10.0 ]
[倪鑫]作医生也是我的梦想,到现在我不敢说是大专家,但是在业内还小有名气,基本上我的梦想在实现过程中。现在唯一和我当初的梦想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当初只想作一个专家,但现在既是专家又是管理者。刚才谈到的案例,做手术30多个小时,累得躺在地上,这个现实是存在的。现在都说医生红包的问题,我也问过患者家属,他们也说不给医生送的话,心里会不踏实。作为医生,我会很正式地告诉每个患者家属,每个医生,先不说道德的问题,就说作为医生我们的职业素养决定了这个手术如果做不好,失败了,对我名声的毁坏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关键的一点。有时候朋友们在一起说,都想着给你们送点钱,否则怕你们不好好做。我说这根本就不存在,作为医生,我的名声花多少钱都买不来。您刚才说到,除了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了解,更要多一份担当。现在我们讲医患关系很严重,做不好出了问题,医院也许有一些管理者给医生处罚,出事了吧?死了吧?赔偿了吧?你要出多少钱。包括出了事以后,家长来闹,医院可能说,为了安全一点,这个手术有90%的成功率我都不做了,如果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的话,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真正受害的还是病人,所以医生一定要有一点担当。 [ 2014-06-26 15:03:58.0 ]
[主持人]我还记得您说过,作一个好的医生只能服务于一方的人。 [ 2014-06-26 15:04:36.0 ]
[倪鑫]如果作一个好的管理者,我会服务于更多的医务人员,他们会全方位地服务于病人。 [ 2014-06-26 15:05:29.0 ]
[主持人]如果作为一个好的医生,一个个体,确实服务量是有限的。我知道邹主任也有同样的感受,当时您的很多同事都称您是院里的“定海神针”,有什么典故吗? [ 2014-06-26 15:05:54.0 ]
[邹书兵]不是专门的典故,我在医院里工作30多年,我们医院的肝胆外科是我们省里的重点专科,将近200张床,4个病区,规模也挺大的。因为肝胆胰外科的病人有个特点,危、急、重,而且基础病很多,并发症很多,病人来的时候非常危险、非常急,手术也非常大,所以病很重。我们都说胰脏手术是外科最大的手术,付出的劳动也非常多,而且手术中的变化也非常多,抢救的机率也很高。像晚上吃饭的时候,放下饭碗就赶到医院去,这种事比别的科室要多一点。我们的同事在抢救中,特别是在手术中,因为肝胆外科是千变万化的,很多情况要在手术中去判断,不是完全按规范化的手术就能解决的。另外,碰到大出血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肝胆胰手术的切管非常多,所以手术台上他们经常叫我去处理这种突发事件。 [ 2014-06-26 15:07:05.0 ]
[谢启麟]其实对一个年轻大夫来说,这种成长需要有一个帮和扶,像邹主任这种帮和扶,对一个医生的成长是帮他树立信心。如果总是手术中出现问题解决不了,对他的成长会有很多心理障碍,新医生真是这样,他需要不断的激励和鼓励,才能慢慢的变成专家。什么叫“定海神针”,原因就在这儿呢。 [ 2014-06-26 15:08:10.0 ]
[邹书兵]我过去就能解决,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现在有很多重大手术,我不一定上台,但是他们说只要我站在边上,他们就有底气。 [ 2014-06-26 15:08:56.0 ]
[谢启麟]是有这个概念。他只要在那儿一待,心里上就不怕了。因为有时候医生的心理很关键,他要很稳定地做一些手术,心里踏实了就很稳定。 [ 2014-06-26 15:09:26.0 ]
[邹书兵]确实,医生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决断能力。 [ 2014-06-26 15:09:45.0 ]
[主持人]要想多一分了解,我们这些医学大家,包括在座两位和医师协会,也要能多参与一些科普的工作。 [ 2014-06-26 15:10:39.0 ]
[谢启麟]对,所以我们的道德准则里有一段是“医师与社会”,就是让医生大家、让普通医生在执业之中真的不要忘了科普教育,因为真的非常非常必要和需要。 [ 2014-06-26 15:11:07.0 ]
[主持人]包括病人对自己健康的认识和把握。 [ 2014-06-26 15:11:25.0 ]
[谢启麟]曾经的张悟本的绿豆事件,没有一个临床医师提出来,都是媒体在说,这正常吗?不正常,我们医生的社会责任还是欠缺的,但是这些欠缺是需要一些机制来鼓励。比如说了之后,有什么渠道?没有,我们医生没有渠道。其次,说了之后到底怎么解决,我们不知道。实际上我们需要这种机制体制来鼓励医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再比如说像张悟本,宣传多长时间了?其实是让每一个医生嗤之以鼻的。所以希望我们的医生将来承担更多的专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 2014-06-26 15:12:04.0 ]
[主持人]谢秘书长和倪鑫院长、邹书兵主任都说了医生的工作非常辛苦,医患之间需要多加了解、多加理解,也讲述了自己工作经历中医患相互支撑、相互感动、共同战胜疾病的故事。我也要在这儿插一个小故事。你们都是大医院的,我有一个同学在西部一家医院作业务副院长,前两天我因为去医院自己看病,也是感觉医院里看病真的是挺难的,作为医生、作为患者都挺难,我就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问他你怎么看这件事。他给我回了一条短信,我征得他的同意,在这儿念一下。 [ 2014-06-26 15:12:55.0 ]
[主持人]他说,我给你讲述一下我的一天,我周四上午出门诊及8点半上班,参加医院早交班后,提前10分钟赶到诊室,患者已经坐下了,和患者微笑打招呼,开通电脑叫号进来,部分患者需要先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开药,告知服药方法,离开。依病情,每个患者需要12分钟左右,个别需要15分钟。一个结束以后下一个,不喝水、不上厕所,应该12点下班,但是12点30分才把患者看完,门外还有十多个外州来的患者不走,说来得晚了没有排到前10名。怎么办?不给看,州县回不去,住旅馆要花钱,给看,已经精疲力竭,嗓子冒烟。我说咱们都累了,饿了,你们先到医院门口的饭馆吃饭,下午到我的办公室,我给你们看。下午又忙了一下午,晚上回到家,似乎说话的劲儿都没有了!而且他说,今天我有空,才能把这些东西给你写下来。这就是我们医师工作状态的缩影,在今天医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也对全体的医务人员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 [ 2014-06-26 15:13:59.0 ]
[主持人]网友“张磊”说,医疗改革就目前说喜忧各半,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还没那么大,看病比以前还难、还贵,我们这儿的老百姓都说还是以前的个体诊所好,方便,能为他们解释清病情。其实我觉得,这些网友实际上也包括我们自己,都是通过个人看病就医来感受医改成效的。医生,就像我刚才说的同学,他也是通过看病、出诊来感受医改的。请问在座的三位嘉宾,请你们每位用几句话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 2014-06-26 15:14:58.0 ]
[谢启麟]从医师协会的角度来说,这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我们协会很希望喊一句话,就是解放医生。现在病人是医院的病人,他是找看病,当然也可能找某个专家,但无论如何他是冲着北京去的。但实际上我们希望让患方变成医生的患者,跟着医生走,对医生来讲,这样他的责任心和责任感都会很大,不用解释,因为国外都是这样的概念。但如果说能够解放医生,这可能会涉及到医师的注册问题,现在医师法要修改,也提出要注册,包括他的医疗水准的评价问题,再往前是一个训练的问题。像刚才这位网友提到的诊所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解放医生,能够让诊所迅速建立起来,这也依赖于整个国家大的政策和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从中国医师协会的角度,很希望这个行业把医生解放出来。 [ 2014-06-26 15:15:55.0 ]
[倪鑫]这位网友是从个人的感受谈医改,当然要给他评价,肯定这种评价是不对的。因为第一轮五年医改下来,无论是国家整体投入还是报销比例都增加了,当然国家不断提高报销比例,病人不断增加,因为报销比例高了,看一次病花钱不多,有点不舒服他就想去看看,如果以前看病花钱多,有点不舒服,他也可能不去看了。 [ 2014-06-26 15:19:12.0 ]
[倪鑫]从医改的角度来讲,公立医院和国有医院改革的关键很明确,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是改革的基本设定。恰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三级就诊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在这个前提下,大家都奔三级医院来,现在为什么这么多病人,挂一个号还要等一个小时,他没觉得容易。公立医院给百姓提供的基本医疗,大家并没有理解,大家都想找最好的专家,开最好的药,以最短的时间解决他的问题,就是拿他的比较高的流程来解决我们的基本医疗,所以分级诊疗是未来要推的路,这个路是需要智慧的,它需要时间,它有很大的难度。 [ 2014-06-26 15:20:44.0 ]
[倪鑫]第三个更重要的是,我们纵观世界医疗,可以去看,真正的公立医院给予的基本医疗服务,没有一个国家不难,在国外,看一个病,约个核磁三个月,很正常,这是公立医院,你看病不花钱的,香港看一次病只花10块钱,但没有不预约、不等的。现在国家刚出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私立医院一定要起来,和公立医院两条腿同时并行,这是最终完善医改投资渠道的双轨制,但是人员单轨制,一定要解放现在公立医院的医生,多点执业一定要推,否则的话,私立医院起来以后,他认为医生水平不高是骗钱的。医生的劳动力解放了,双轨制有了,这个服务就涵盖了。我一直在推多点执业,一定要做的。 [ 2014-06-26 15:22:35.0 ]
[邹书兵]从我的角度来看,现在病人看病是比以前更容易了。我自己当医生,原来看很多病人,拉回去的很多,就是实在受不了了,拉回去。现在很重的病人、很难的病人都来了,原来我当小医生的时候,我们科里才40多张床,现在200多张,而且一样住满,而且是更多更难的、更重的病都来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因为不光有报销比例的提高,还有大病的救治。当然,这些病去治疗了,他花的钱可能会更多,他以前放弃了,实在受不了了,就要走了,没办法,我们原来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这些年这样的例子非常少,说明我们国家在医改的投入上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另外是现在病人总体数多了,需求大了,像倪院长讲的,对我们这种医院、大医院,压力大了,没有真正地把我们这一层的医生解放出来,没有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医生或县里的医生的作用。 [ 2014-06-26 15:26:31.0 ]
[主持人]其实在宏观层面,国家正在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入手,深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的综合改革。今年4月,我们印发了文件,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部署。不久前在福建三明召开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任务。我们相信随着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到位,能够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健康服务,和谐的医患关系既有赖于医改,也能助推医改,最终还是为了服务群众的健康权益。 [ 2014-06-26 15:27:22.0 ]
[主持人]今天的在线访谈就到这儿,感谢三位专家接受我们的访谈,感谢网友的参与。 [ 2014-06-26 15:27:45.0 ]
来源:中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