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制药经理人》杂志一年一度的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名出炉,最受关注的是榜首位置的更迭:自2002年始就一直占据状元位置的辉瑞,首次被拉到了第二的位置,瑞士制药巨头诺华跃居头名。其实这一名次更迭去年就已经露出端倪,业界也在普遍反思,“巨型并购”打造了辉瑞长期位居榜首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一策略正在被诺华“广泛多元化、在较小的领域专业化深耕”默默超越。在2014年4月底,辉瑞放弃以1170亿美元收购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计划,从而令这宗原本有望成为制药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最终搁浅。依照阿斯利康董事会的说法,辉瑞的报价“严重”低估了该公司价值。辉瑞对阿斯利康的收购案使得后者的研发转型比预期更早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预示了创新才是评估制药企业价值的关键。诺华制订了独特的药物研发战略: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药物的潜在市场规模为导向;倡导多种疾病共享的分子途径这一研发新概念;将临床见解与对疾病的机理认识相整合,对药物研究的递进过程重新定义。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目前在药物研发领域诺华的三期临床试验药品数量保持领先。
眼科的创新与希望
在美国,企业大部分海外收入回到国内必须缴纳巨额税金。在《财富》看来,1170亿美元用于并购后,理论上,将会帮助辉瑞逃避百亿级亿美元的税款。然而,也不必因此对并购予以绝对的批判。一些医药企业受到条件所限,无法完成复杂的研发项目,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收购其初期成果来继续进行研发,从而获利;而被收购公司也可以通过交易弥补资金、经验和技能的不足,最终完成项目。诺华5月19日宣布与Ophthotech公司签署在美国以外销售Fovista(抗PDGF药物)的许可和商业化协议。其Ⅱ期临床试验显示,Fovista与雷珠单抗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的视力;与雷珠单抗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未产生新的安全性信号。目前,Fovista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wAMD的试验仍在继续,诺华也计划开发复方制剂,届时Ophthotech将持有Fovista在美国的销售权。
谈及诺华在眼科领域的专业化发展,不能不提及此前其对爱尔康的收购。对此爱尔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vin Buehler表示:“这次合并将创造出一个商业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强大的眼科护理业务,从而可开发出更多创新型眼科护理产品来解决未满足的眼科临床需求。爱尔康在眼科专业领域具有深入的认识,而诺华拥有全面的专业技术和市场分布。二者的结合可以让我们以优质的产品应对眼科保健的所有关键领域。”这一合并将为眼科专业人员和其患者带来更多的新产品。事实也是如此,借助爱尔康和制药部门,诺华提供了业界最全面的创新性视网膜产品组合,以支持眼科医师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2000年以前,我们对wAMD的治疗几乎束手无策。在中国,2005年光动力疗法(PDT)正式上市,其疗效在于使患者视力保持稳定;2011年末雷珠单抗获批上市,其可使患者视力显著提高;今年,具有新作用机制的Fovista走入人们视线,其有助于解决未被满足的对于进一步改善视力和潜在减缓疾病进展的需求。诺华医学视网膜管线还包括处于后期临床开发阶段的试验性治疗药物,如用于治疗wAMD的RTH258(新一代抗VEGF药物)和用于治疗干性AMD的LFG316。此外,在欧美地区重组人蛋白奥克纤溶酶已于2013年上市,诺华眼科未来新产品奖覆盖多发性脉络膜炎、症状性玻璃体黄斑粘连、葡萄膜炎等其他疾病。诺华长期以来以患者为本,在眼科领域走在了研发的前沿,不断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抗VEGF药物的新适应证
雷珠单抗上市22个月已帮助超过3万名中国患者重现光明,而中国每年有超过170万眼底病患者没有获得适宜的治疗。目前,雷珠单抗在欧美地区的适应证还包括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黄斑水肿和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所致的视力损伤,而在中国上述适应证预计分别将于2018年和2019年上市。虽然《中国人为什么吃不到新药?》引发了对CFDA的各种吐槽,但CFDA对临床试验和药品审批的严格也是对中国患者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作为眼科医师,我们需要早日完成相关的临床试验,甚至参与国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对等待中的广大患者也算略尽绵薄之力;作为被监管者,对于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新药或新的治疗手段,我们也呼吁监管部门效仿FDA开辟快速通道。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的问世大幅度降低了wAMD致盲率,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雷珠单抗也可以为中国更多其他眼底病患者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