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双眼视功能,是视光学领域中的视功能概念,与眼科临床说的“视力、视野、立体视、对比敏感度、色觉、暗适应”等不同。
双眼视功能:通过远近隐斜、融像范围的检查来判断。
周边视觉”的范畴比“视野”大。
视知觉非常复杂,正好尖峰有刘伟民老师的讲课课件。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认真看看。
做一个视功能发育的简单总结。
双眼视功能各类检查,都在综合验光仪器上完成。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做,在视光、验光方面的教材上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我认为具体的视功能检查操作和获得检查结果的过程一般由验光师或技师完成,他们对检查方法和过程非常熟悉,熟练的验光师可以获得很准确的检查结果。
而拿到这些检查结果如何判断,如何分析其临床意义,以及给出相应的处理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眼科医生不必自己去做视野、UBM、OCT检查,会看检查图像报告和给出治疗方案就可以。
所以我们会略过检查方法,而具体介绍视功能检查意义和分析方法。
下面会重点介绍下视光学临床最常用的视功能检查:调节和集合检查。
视力的检查方法大家很熟悉,就不再赘述了。
注意,对于3岁以下,或文盲等不能辨识视标的可以采用儿童视力表。
对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可以做:光追随 ;瞳孔对光反射 ;是否能主动浏览周围目标;是否能双眼辐辏注视手指 等检查来间接判断视力是否正常。
有专门训练追踪能力的训练工具的。
调节,是指眼睛变焦的能力,眼睛变焦能力好,我们才能看清楚不同距离的视标。
注意,视功能检查都要在屈光全矫正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检查结果就错误了。
注意,最大调节量,不是能随时使用的调节量。就像,我最多能举起100公斤的重量,但只是能瞬时做到,却不能举着100公斤到处随便走。
为什么要先说NRA负相对性调节?因为,操作上要先做NRA,尽量减少调节刺激。
PRA低时:
对于青少年儿童:看近时,焦点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性离焦,视网膜的发育追着焦点走,近视加快;
注意,儿童一般是看近比看远多。
对于成人:焦点在视网膜后,模糊不断刺激调节,引起视觉疲劳。
绝大多数人BCC都是在+0.25~+0.75D(滞后的)。但很多验光师都说怎么日常检查的调节反应总是负值,而且以-0.25D为多,即调节超前。为什么?
常常是近视欠矫正造成。——多数验光师习惯给患者近视欠矫正!
所以,再强调下,视功能检查要在全矫正基础上进行。
比如做调节反应(BCC)时,40cm处会诱发2.5D的调节,当欠矫正-0.5D时,仅诱发2D的调节,此时,按BCC的测量方法,需先补足这欠矫正的-0.5D补足后才反应真实的值,这样就会多出-0.5D的测量误差来。
所以,当我们调节反应的正常值是+0.25D时,欠矫正-0.5D时的“正常值”就会变为“-0.25D”了。
调节刺激:一般指放置在眼前某近距离的注视视标,以该视标至眼镜平面的距离(m) (f=1/D (单位:米)的倒数来表达调节刺激的量。
由于调节滞后和近视的因果关系未明确,不能说越滞后就越容易近视。但避免大的调节滞后是没有错的。
就像:
一个人有很多钱(调节力很足),不过他是守财奴,舍不得花钱,财力充分但消费滞后了——调节滞后;
一个人没有钱(调节力不够),想消费也没能力——调节不足。
上图是固定光度的反转拍(或称双面镜,或Flipper);下图是可变光度的反转拍。
这种工具是检查调节灵活度的检查工具。
发现上述双眼调节不等同的情况时,有可能调节差的眼近视增加快而导致屈光参差。需要对调节弱的眼重点做调节训练。
还是那句话:由于调节滞后和近视的因果关系未明,无法说越滞后就越容易近视,但避免大的调节滞后是没有错的!
为方便大家学习、对照使用,我收集了各类异常的特点,做了这个《调节功能体征诊断参考表》。
下面讲下集合(聚散)方面的检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