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更大的囊肿如:这个囊肿非常大。有些甚至扩瞳后可以看见,这样的病例建议先对囊肿作处理,然后再评估后再考虑手术。
这个病例是苏州理想眼科医院郭晓枚院长遇到的并提供的图片, 当时在群里也讨论过,大家认为可以用激光将囊肿打破,瘪掉后缩小或消失,再考虑手术。
除了囊肿,还有其他问题……
高度近视眼患者多数前房较深,但如前房过深(>3.6mm) ,且伴有虹膜震颤,需要警惕有无晶状体悬韧带缺失、松弛甚至晶状体半脱位,这类患者在ICL植入后,可能产生ICL晶状体位置偏移,拱高过小(即使选择最大号ICL也仍会偏小)。
接下来分析一下,碰到我和会诊过的一些拱高异常病例。
当问题出现后,处理得当与否其实很关键
这里我想起2个会诊的病例,一个是拱高过大,术后眼压高,前房浅,手术医生因为是初做,比较纠结,过了几天换了一个小一号的晶体, 但是仍然前房浅,拱高大,后来我去看病人及资料,发现医生忽略了角膜厚度,以为前房深度3.31(而实际前房只有2.73 左右),WTW是11.5-11.7左右,第一次装的是12.5 第二次换了120,其实这么浅的前房本身就低于了正常要求(2.80),一般不考虑首选ICL,如果考虑也选最小号的11.5(当然有可能拱高偏低),最后患者是取出了晶体。在取出前我建议作个UBM看看,发现晶体几个脚袢都没能达到睫状沟,仍表现为偏大,并且有多处小囊肿,这些因素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第二次更换前,如果做一下UBM,评估一下,而不是简单地更换,可以避免第三次手术。
所以在术后做UBM 很多情况可以为我们处理提供有用信息
协助诊断
这个人虽然拱高大,但UBM提示不一定要取出
这个是位置不对,建议调整,而不是换晶体
因为对比另一眼,其实大小选择是合适的,问题是没有放好
一个脚没有到位,调整后拱高合适
其实,如果查查术后的病人,发现ICL晶体脚的位置各种各样
靠前的,靠后的,顶着囊肿的……
当然稍微偏移一些问题不大。
我曾在以前讲过,睫状沟是垂直椭圆,多数垂直径大于水平径,并且差异不等。廖荣丰教授的研究和我们类似,并且得出差异与前房深度有关,即,前房越深,垂直和水平差异越大。
这个发现很好:给我们一个提示,如果由于选择偏大导致拱高略大,是否可以通过旋转ICL晶体找到较大的直径,这样就可以降低拱高。问题是,你不知道到底这种差异会有多少(也许很大,也许根本差异不大),不想更换或者无法更换又不愿取出ICL晶体的情况下,做个UBM测量各位方位的直径,无疑更有利于你做出判断。
所以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准确测量STS,各个方位的直径,,对于这种通过调整来解决的问题就很有用了
大了不好,小了也不好
另一个例子是术后拱高小,几乎贴着自身晶体,手术医生也觉得是ICL选小了,于是就更换了大一号的,但比较糟糕的是更换后拱高几乎没有变化,仍然非常小,贴着自身晶体。如何办才好?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国际会议上也讨论过。 面对异常情况,在做进一步的处理前,一定要慎重,UBM作为辅助诊断手段,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我认为可能有一般的情况有几种:
睫状沟过大,与WTW差异比较大,有可能需要选择最大号的;
悬韧带松弛缺失在某些方位,需要选择比较合理的方位植入,调整植入方向(旋转45-90度);
睫状沟有严重异常情况,对ICL的定位不利,取出ICL晶体,放弃手术。
就像前面那个换了大一号的,问题没有解决,其实可能需要换大2号?或者即使最大号也不行!所以在处理前,了解后面我们看不到的情况,很重要。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多次手术
这2种情况比较少,尤其脱位到玻璃体,目前ICL未见报道
PRL因为是悬浮的,有可能
多数是因为睫状沟的结构本身就存在缺陷
所以我有几次碰到虹膜振颤,前房特别深,术前做UBM 发现悬韧带有问题, 晶体晃晃悠悠的,放弃了手术
还是不要勉强
所以UBM 是有用的,虽然我们对他的期望不能太高,要正确认和利用它的价值
对于所有的仪器检查,我们都应该是如此的态度,抱着审慎、 研究、探索的眼光
尽可能发挥它的长处,为我所用,但也不为它所累!
再啰嗦几句:总之,在IC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应用UBM,可以定量和定性了解睫状沟的形态、预测ICL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及其与自身晶状体的关系,为术前手术设计和方案提供更多参考;在术后应用UBM,可以为术后出现异常提供诊断根据,并且为并发症的处理提供解决方案,对于提高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UBM 检查为接触式,并且操作受到检查者的经验、手法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定量的参数测量,目前,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不足以取代角膜水平横径(white to white ,WTW)作为依据来选择ICL晶状体大小,只能作为WTW依据的另一个参考。专门为ICL植入术设计的compact touch STS超声生物显微镜(Quantel Medical,France)在简化操作,方便准确采集图像等方面做了改进,使操作者更易于得到较为稳定和可靠的定量数据,是其最大的优点。另外一个特殊功能,即ICL模拟功能和预测拱高对术前选择ICL人工晶状体大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其进入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在预测拱高的准确性方面和实际值尚有一定差距,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实践、验证和改进。
算最后总结!
讨论部分:
刘保松:V4c不需要做周切?
王晓瑛:不需要做周切
李金瑛:V4c晶体表面小孔是否太小?会影响视觉质量吗?
申华:中央小孔影响视觉质量吗
王晓瑛:国外的数据显示:视觉质量没有影响.
袁均:夜间视觉质量也没影响吗?
王晓瑛:基本没有
今年上半年作为专家去北京接受SFDA提问答疑时: 专家问得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
张素华:UBM是接触检查,术后几天可以做?
王晓瑛: 问得好,我一般5天后。操作时注意一些
张素华:5天后切口能愈合吗?
王晓瑛:3天的也有过,比较急,但看了切口非常好,觉得问题不大,主要是预防感染,重视即可。
王晓瑛:如果正常切口, 一般没有问题,闭合不好的要避免裂开。不要压迫眼球
张素华:我们总是担心眼内炎和切口渗漏不敢做,今天学习了,谢谢!
王晓瑛:比起B超,UBM其实是在眼球表面线性稍描,一般不压迫,但可能有接触。感染当然要注意预防。
张素华:是的,谢谢!前房直径也是垂直径>水平径,是这样吗?
王晓瑛:前房直径可以用前节OCT来测量,具体没有统计过
张素华:我在做房角支撑型人工晶体治疗高度近视,用前节OCT测量,意外发现的。
祁主:问题是,全景UBM哪家强?
王晓瑛: 因为我没有用过国产的,比如索维,所以无法评判,
目前用的几款时国外的,光太的,还有一款德国的还是美国的,不记得了,因为我不是专职作UBM ,我负责看,和提要求,我们有专门的医生做!有时我也去看,一边做一边和ubm医生交流
周奇志:我没有用过进口的,用的索维,还不错,能满足要求
祁:现在的UBM是否可以加一个广角探头转换成全景?
王晓瑛:好像是的
周:请教晓瑛术后拱高60,换大一型号晶体后还是60,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王晓瑛:1、睫状沟太大,换一号还不够。2、悬韧带松弛或缺损,晶体向后,深入扁平部。
周:谢谢!全景UBM可以查到悬韧带松弛或缺损,晶体向后,深入扁平部吗?
周:还有个问题:关于ICL术后像差,不同文章结果不同,请教:您的患者在全眼总高阶、球差、慧差、三叶草方面术前术后是增加还是减少?
王晓瑛:全眼我觉得是降低,但这和不同作者做的病人有关,比如晶体每放好的,可能增加!
还有一点,高度近视术前像差测量存在误差,因为屈光度太大了
我觉得最主要的降低是球差
球差影响最大,在晶体位置居中良好的情况下,术后球差应该减小,这和ICL的设计有关
有点类似于光学上,通过多个镜头组合减少球差,ICL植入眼内的作用就;类似于镜片的组合!
周:目前查到的国内文献和我们的结果,球差都是增加,我就是很纳闷呢
王晓瑛:但是我看到的文献球差好像减少阿,国外的。
国内的有认为总体像差增加,但球差变化小,或基本不变的
其实是这样的,理想状态的下,估计是会减少,但实际的情况很多是差不多,尤其是球差,略减少,这里有术前测量的误差,也有其因素,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可能是减少,当然如何激光手术比,那就更明显了,角膜手术后像差是大大增加.
如果从不同屈光介质中心是否在同一轴线上分析,那要按照理想的全在一条中线上,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样会造成眼内像差的增加,但实际很多术后视觉质量是提高的,尤其是小瞳孔下!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对于视觉质量,现在也不光是看像差,还有眼内散射等
像差只是一部分
王晓瑛:我说的也不定对!大家讨论
张斌:问题一:课中讲到全景UBM模拟拱高比术后实际稍高,个人认为术后实际有虹膜瞳孔领张力压迫后推ICL的因素。通过大样本数据可修正模拟公式
王晓瑛:和我的看法一致,我们最近一篇文章就是这样分析的。
张斌:请教问题二,拱高测量是从ICL前还是后表面到自然晶体表面?如果UBM与Pentacam起始计算部位不一致,数据可能误差大,毕竟ICL也有厚度
王晓瑛:ICL 后表面,不计厚度
张斌:再请问个问题:有没有睫状体沟有多深的数据?有没有很浅的导致袢卡不住往后跑?
王晓瑛:睫状沟形态各种各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看一下,就能发现
王晓瑛:关于睫状沟和UBM我的探索是初步,有很时候我也很困惑!所以才有动力!进一步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