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晶体经手术摘出后,在瞳孔区残留晶状体皮质或形成纤维机化膜的一种特殊状态。这种并发症在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皮质清除的重要性认识还未清楚的早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是特别普遍和严重的。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ECCE合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这种并发症仍然是主要的临床问题,其发生率高达25%~50%。后囊膜混浊的结构与形态十分复杂,主要与手术后残留皮质的多少、后囊膜是否存在或完整以及术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此外,白内障术后还可能会出现前囊膜的皱缩机化,严重者可能包裹人工晶体,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主要与手术后残留皮质的多少、前囊膜撕囊大小以及术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多焦人工晶体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可折叠人工晶体,它有独特的光学设计,植入眼内后,眼前不同距离点上的光线均能通过该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理想状态是白内障术后患者既不需要近视镜也不需要配戴老花镜,可以同时看远看近,拥有全程清晰视力。与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体相比,它能够提供出色的远近视力和良好的中距离市里,但是否存在其他缺陷,目前尚不明确。
Genal等为评估和比较白内障手术植入两种单片式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IOL)的患者术后1年后囊膜浑浊水平(PCO)及前囊机化收缩(ACO)程度,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双盲研究,收录了74例148眼(年龄范围,61 - 80年)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每个病人一眼手术植入AcrySof SA60AT单焦点人工晶体(A组),另一眼植入多焦点Tecnis ZCB00人工晶体(B组),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后12个月,PCO水平以后囊浑浊评估软件评估,前囊机化收缩程度由检查者主观评价评分。
结果所有手均顺利完成。平均A和B组PCO得分分别为0.10±0.17,0.10±0.89;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0.47)。A和B组PCO分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 = 0.16,p = 0.16)。A组15眼(20.3%), B组2眼(2.7%)出现了前囊机化,无显著差异 (p = 0.37)。但只在A组(13眼,17.6%)发现前囊收缩包裹晶体。研究者得出结论两种类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年PCO发生率均较低,但两组间晶体前囊的改变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