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有许多,能够真正掌握的也只占少数。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眼内使用溶液和材料增加了眼内感染的机会。人工晶状体、平衡盐液、黏弹剂都有可能受到污染。此外器械消毒剂和手术器械的污染也是眼内感染的主要来源。不容忽视的是有相当一些病例病原菌是位于结膜囊的条件致病菌。因此特别强调术前结膜囊的冲洗消毒和术前各种物品的严格灭菌。引起眼内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渗漏的伤口、医源性眼前后节之间的交通(如晶状体后囊膜或悬韧带撕裂)。
当发生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时必须进行视力测定。在确诊时必须鉴定致病菌联合药敏试验,最好全部采取泪液、前房水、玻璃体液,其中玻璃体液的细菌检出率最高。进行眼前节照相、裂隙灯、B超检查,血液化验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等辅助检查。在眼内炎治疗之前首先确定眼内炎的性质,最有价值和最可靠的办法是眼内液微生物的培养。
预防策略包括结膜囊内应用5%络合碘,以络合碘准备眼周的皮肤,对睑缘和睫毛处仔细地铺无菌单,手术结束时前房内灌滴抗生素,结膜下注射抗生素,以及术前术后滴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很少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在眼内应用抗生素来减少眼内炎的危险,在手术结束时前房内注入头孢呋辛和(或)围手术期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的预防具有良好作用。
若发生眼内炎,将患者转诊给视网膜专科医师是恰当的。若24小时内不能转诊,应当抽取前房或玻璃体腔的液体,进行可能的病原体评估,接着施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生素。选用万古霉素(10mg/ml)+头孢他啶(20mg/ml)。眼内炎玻璃体切除研究(EVS)建议,对于就诊时有手动或更好视力的患者,只需要施行玻璃体腔内抽吸液体和注射抗生素,滴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相反,对于就诊时视力只有光感或更差的患者,施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抗生素治疗更可以获得成功,术前术后均滴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根据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应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治疗。临床实际应用中,应对照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