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我们的眼睛不是美丽就够了,它还肩负着外界的影像发出的光和物影通过晶状体的屈光调节作用,使其准确地落到视网膜上而成。所以说,晶状体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然而,老花、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或营养不良等因素,可导致晶状体的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内障。混浊较轻时,不会明显影响视力,不易被察觉;随着混浊的加重,视力的减退逐渐加重,最后甚至造成失明。可以说,白内障是导致老年人群视力残疾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专家肖耀庭发现,关于白内障的认识,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几方面的误区:
误区1:视物模糊就是老花眼
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衰退,眼的调节能力逐渐衰退而出现视力模糊,并伴有眼胀、头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花眼。而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的蛋白质变性致使晶状体混浊,由透明状态变为不透明,进而影响视力。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定义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致影响视力,其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可诊断为白内障。所以,肖院长强调,不是所有的视力模糊都是老花眼。
误区2:滴眼药水即可治疗好白内障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彻底根治白内障,白内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专家肖耀庭重申道。不少患者和家属盲目听信一些白内障治疗药物的虚假宣传,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不但不见效果,病情反而日渐加重,还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从世界范围上来看,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根治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以高品质的折叠人工晶体替换人眼浑浊的晶状体,最终让白内障患者重获清晰视力。
误区3:眼睛看不见才动手术
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时期至关重要。很多患者认为,白内障的手术时期应该等到眼睛看不见时才行手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以往,老年性白内障要到看不见东西,白内障成熟或接近成熟时才做手术。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白内障显微手术及人工晶体的开展,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时间也大大提前。一般而言,在病人工作和生活感到困难时,即可手术治疗。等到眼睛完全看不见或者视力非常差才手术,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还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不利于术后视力的恢复。
肖院长表示,目前,白内障手术时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当视力下降到0.5以下时,就应该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