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研究提出,开角型非青光眼患者术前 IOP、前房深度(ACD)及二者比率(PD 比率)、房角开放距离(AOD)等可作为预测参数,但未见关于晶状体参数的报道。
晶状体通过挤压外围虹膜向前,堵塞瞳孔造成前房角变窄,影响前房及眼内压。一些研究表明,晶状体厚度(LT)及晶状体拱高(LV)均可作为白内障手术后 IOP 降低的预测参数,然而,这些参数依赖于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不便捷易得。
1970 年,Lowe 提出晶状体位置(LP)及相对晶状体位置(RLP)两个概念,LP = ACD +1/2 LT,RLP = LP/AXL(AXL 即晶状体轴向长度),可用来理解晶状体如何影响开角型患者 IOP。LP 及 RLP 易于计算,若其与白内障术后 IOP 降低有关,则可作为便捷的术前预测参数。
为此,Hsu 等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结果于 2016 年发表在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杂志上。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统计开角型非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手术后 IOP 降低百分比,计算 LP,评估 LP、术前 IOP、ACD、AXL、LT 及 PD 比率与术后 IOP 降低百分比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白内障手术 4 个月后,患者平均 IOP 降低 2.03 mmHg,比术前降低 12.74%,LP 与术后 IOP 降低百分比相关,术前高 IOP、浅 ACD、短 AXL 及厚 LT 均与 IOP 降低百分比显著相关。尽管统计学相关性并不显著,与 PD 比率、术前 IOP 及 ACD 相比,LP 作为预测参数效果更好。
结果表明,开角型非青光眼患者 LP 越靠前,则术后 IOP 降低百分比越大,对此一种解释是,根据虹膜-晶状体间距理论,后房-前房压力梯度与虹膜-晶状体间距成反比,LP 越靠前,间距越短,压力梯度越大,越容易造成瞳孔阻塞,因此,晶状体吸除后,IOP 将剧烈降低。
在开角型非青光眼患者中,将 LP 作为预测参数有如下优点:
一是 LP 预测价值高;
二是 LP 简便易得,对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无法借助 AS-OCT 测定 AOD、ACA 及 LV 等参数的医师而言尤其便捷;
三是因白内障手术前要进行眼球生物学测量以计算人工晶体度数,LP 可同时计算;四是 IOP 日波动使得术前 IOP 及 PD 比率等参数可靠性降低。
综上,LP 预测开角型非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手术后 IOP 降低便捷有效,未来可进一步探究其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