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临床诊疗深度融合成为近年来认识计算和医疗领域研究热点。西安电子科技软件学院刘西洋教授团队历时两年专注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诊疗平台研究,成功研发先天性白内障筛查的原型诊疗系统CC-Cruiser,并以云服务的形式辅助医生完成先天性白内障的自动诊断。该系统“克隆”的人工智能“眼科医生”,大大提高先天性白内障筛查效率和质量。前不久,刘西洋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上。
先天性白内障虽是一种罕见病,但其危害极大,会导致失明和视力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患儿很可能面临失去视力的不幸。“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的应用,让不幸罹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儿童,尤其是身处偏远地区的患儿,能够享受到眼科优势医疗资源,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进而进行专业的治疗。”谈及研究的意义,刘西洋教授说。
据了解,这项研究始于2015年3月,西电刘西洋教授团队与中山眼科中心合作完成。“中山医院眼科中心积累数量堪称全球最多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病例。”刘西洋教授介绍说,“我们的研究就是通过将这种优质医生诊疗的经验、各种数据凝聚到机器里,通过训练样本的形式让计算机进行深度学习。”他们研发的CC-Cruise先天性白内障筛查的原型诊疗系统主要具备三个功能:筛查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协助眼科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刘西洋教授介绍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在基层医院部署红反、裂隙灯与弥散光等专业相机,拍摄并将相关影像数据上传至设立在高资质医院的读图中心,由计算机系统进行筛查。24小时连轴转的计算机如同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眼科医生”,医生则只需对结果做出确认,并在遇到疑难病症时进行再次诊断,筛查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针对目前国内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分布地域比较分散,难以享受到专业高质量的诊治的状况,刘西洋教授团队还开发了一套辅助诊断软件,将训练好的模型搬到了“云”上,用于远程先天性白内障的医疗。他们推出了CC-Cruiser的网站,用户上传自己的眼部图片,网站会当即给出诊断结果。
“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刚起步,团队目前正在深入开展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眼科手术并发症预测等研究。”刘西洋教授表示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生的深度融合,期待更多的研究工作能够应用于临床实践。”
原标题:西电研发出人工智能眼科医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