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通广播: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将资源四面输送,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成了内地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数十年来,天津地铁织线成网,深度融入城市生活,见证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在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副总经济师张玉海的收藏里,有一组地铁车票格外引人注意,红蓝绿黄黑等八张车票八种颜色,票面上都写着天津地铁。张玉海说,这是1984年他刚刚参加工作,也是天津地铁刚刚开通的时候,从西站到新华路八个车站每个车站卖的不同的车票:
八个站八个颜色,不是这个颜色,不是这个站的不让上。那都是我们自己干的,编排新的运营图之后,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我们用白纸条对照运行图,先把图套下来时刻,用印台把点儿打到白纸条上。
人工售票、纸质车票也代表了老地铁以人工操作为主的运营方式,车辆进出站要靠车站之间打电话沟通,这个车站的车离开了,调度员要给下一个车站打电话通知发车,给上一个车站打电话通知放行。列车是三节编组的,车厢里的座位像公共汽车一样横排座椅,一到夏天,电扇在头顶呼呼直转,张玉海说:
一股道,角没有道岔, 列车只能单线往返运营,行内老同志管这叫单线拉抽屉,车开到角之后,乘客下完了,司机下车,换向往回开。记得当时一共七八组列车,但是投入运行的只有两组,就是反复拉抽屉,其他车都用不上,行车间隔也得15分钟。
那时,在每个地铁车站的进站口,有专门售票的窗口像公交车一样人工卖票,刚刚开通运营的时候票价是1毛5,这个票价受到了当时市场的肯定,天津地铁开通后很快就迎来了客流增长的高潮,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副总经济师张玉海说:
有一些上班族和去火车站,西站的旅客,要去坐地铁,一天在三万人,节假日能达到四万人。
这种客流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并且缓慢增长,在这段时间里,天津地铁的票价也从1毛5涨到了4毛钱、一块钱。然而,城市发展的脚步总是在不断前行,一个行业的发展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1997年,随着路面公交的深化改革,增加车辆增加线路,地铁的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客流量也一下子下滑到2万人。为了遏制客流下滑的趋势,在线路和设站不变的情况下,天津地铁决定从改善服务下手,而改善服务的第一步,就是改变售检票方式:
98年的时候,天津地铁引进了全国第一条自动售检票系统,在8个车站实现了月票IC卡,花35块钱买一张IC卡,一个月随便坐,在3个车站取消了八个颜色的车票,卖磁卡票。
尽管售检票系统改造取得了成功,但是老地铁的客流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弹,这是因为当时的天津地铁已经远远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迈进新世纪后,天津地铁很快迎来了历时发展机遇, 2001年1月,津滨轻轨正式开工建设,同年年底,天津地铁既有线路停运进入改造。
2004年3月28号,津滨轻轨中山门站到东海路站正式通车,2006年6月12号,天津地铁1号线以全新面貌正式开通,载客试运营。改造后的天津地铁列车运营线路更长、沿途车站更多、自动驾驶技术也更先进、更安全。售检票系统也做了改造升级,引进了二代智能设备,也就是大家现在使用的圆形内置芯片的单程票售检票系统,弥补了一代系统的缺陷:
缺陷在哪儿?系统终端没有在中央,系统在本站值班室,一站自己是个独立的小系统,咱现在都在中央系统,控制中心做清分,做统计。
最初的角地铁站
这个缺陷弥补上以后,路网客流量能够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统计,具备了网络化运营的重要条件。在此后,天津地铁相继开通了2、3、6、5号线,网络运营格局基本形成,按照清分中心的统计数据,天津地铁的日客流量也从最早的一万多人,直到现在的百万人以上。这时,地铁车票的 第二次技术革命 悄悄到来了,随着智能支付业务的普及, 智慧出行 概念的被提出,大家迫切需要有比现金购票乘车更加适应时代的方式,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票务清分中心主任王语钦说:
天津地铁始终坚持落实本市建设 智慧城市 发展要求,做好轨道交通 智慧出行 服务,从去年开始,针对乘客购票进站上车体验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优化,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各种手机PAY和银行卡闪付购票,乘客直接挥卡或者挥动手机就能实现购票进站乘车,同时天津地铁APP也上线了,用这个APP的二维码可以绑定银行卡、支付宝,现在又能绑定微信乘坐地铁,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主流支付平台的全覆盖,极大地优化了出行体验、提升了支付效率,为乘客出行提供了多样化的支付选择。
从1984年鲜艳多彩的纸质车票,到如今的手机一响进站乘车,这些年来,小小的地铁车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背后折射的,是天津地铁从线到网的漫漫发展之路。几十年磨一剑,天津地铁之前的坎坷艰辛铺就了现在傲人的成绩,而这种飞速发展的背后,不仅仅是民众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更是天津打破空间约束,聚力发展的决心。
记者李阳、图片源自《天津市政记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