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旦央吉在做手术。人民视觉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近些年,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他们有的在边远乡村常年奔波,为老百姓生命健康牵肠挂肚;有的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他们都是“四个面向”的实践者。
“现代医学技术在发展,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必须学习新方法”
不久前,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向全社会发布了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眼科中心主任次旦央吉是10位当选者之一。
治疗眼疾,越早介入越好。治疗白内障,多年以前采用的是传统的针拨术。该方法历史悠久,可一般只适用于白内障成熟期。
1988年从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毕业后,次旦央吉被分配到外科,在这个综合的外科科室,眼科只是一部分。治疗白内障,用的正是针拨术。
1990年,次旦央吉到西藏自治区第一眼科进修。在那里,她接触到现代眼科知识。回来后,她做了藏医院首例白内障冷冻摘除手术。“现代医学技术在发展,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必须学习新方法。”次旦央吉说。
为了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次旦央吉盯着治疗眼病的先进技术,一有机会就争取到各地“充电”。
1995年后,次旦央吉到国外进修,学习了先进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无缝线);2010年,在上海,她系统掌握了“眼底病”的治疗方法;2013年,她到广东省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专修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015年参加了北京玻璃体手术学习班……待完全消化后,她把这些技术应用到临床上,创造了西藏眼科治疗的多个第一。如今,西藏眼科手术开展项目基本上与内地一流眼科医院同步。
次旦央吉出身藏医世家,爷爷是知名藏医学家贡嘎平措,曾尝试用藏医药治疗眼疾。次旦央吉说,“我们要挖掘藏医药的精华,跟现代医学技术结合起来,帮助患者在最佳的时间里得到最好的治疗。”
30多年从医生涯,次旦央吉始终坚持学习藏医学著作和现代医学理论。“我们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做白内障手术,但是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有藏医药参与,这是藏医药的特色。”次旦央吉说。
不光学技术,次旦央吉还革新了藏医院眼科问诊流程。“到别的医院学习,哪里好,我就借鉴什么。医院像我家,可不是希望它处处好?”次旦央吉说。从患者挂号、安排诊室、耗材排放等流程细节,她取来经,一一优化。有些内地专家来藏医院教学,走进手术室,一点都不感到陌生,感慨道:这里和我们医院一个样啊。
5年前,次旦央吉被西藏医药聘请为西藏首位眼科研究生导师。目前,她已经培养出了数名研究生和专科护士。2018年9月,西藏首个眼科中心在藏医院挂牌,次旦央吉担任中心主任。从3名医生发展到30多人的医护团队,从一台裂隙灯、一张视力表,到有了独立的眼科楼,次旦央吉在这里建立了雪域高原最好的眼科。
“看到患者重见光明,有说不出的快乐”
外婆是次旦央吉学习眼科的引路人。
有一次,外婆结识了西藏首位眼科女医生康珠央嘎,见到她帮助患白内障的患者神奇地重见光明,惊叹不已,回来对次旦央吉说:“你长大也要学医,一定要当眼科医生。”
上小学时,次旦央吉喜欢上跳舞,已经被艺校录取了,但外婆坚决不让她去。之后,每每看到艺校同龄人在排练舞蹈,她羡慕得不得了,想到做不完的作业,更觉得委屈。
受强紫外线辐射等原因,青藏高原上老百姓眼部疾病发生率比较高。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偏远山区的农牧民患上眼疾,有时得不到及时治疗。1995年开始,一批眼科医生组成医疗队下乡巡回问诊,次旦央吉是医疗队的骨干。
1997年,次旦央吉跟随医疗队,从拉萨辗转来到青海玉树。刚到诊室,病人已经排起了长龙。有人天没亮就过来,还有人骑了两天马赶来。在玉树的那9天,他们早出晚归,做了750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手术。
“那几天虽然累,但做了大量手术,帮助这么多人,我们都很高兴。”次旦央吉说。
从西藏昌都到青海玉树,从林芝到那曲,次旦央吉跑遍了青藏高原,巡诊行程达18万公里,为患者实施各类眼科手术近5000例,被人称为雪域高原的“光明使者”。
如今,次旦央吉依旧爱跳舞。一台接一台做手术,有时她也埋怨难得真正放松。不过,她说,“外婆勉励我学医是对的,看到患者重见光明,有说不出的快乐。”
“我们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老百姓就是亲人”
1999年,一位老太太到次旦央吉诊室。经检查,老人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多年看不见东西。次旦央吉问她:“怎么不早来看?”老人回答道:村医说,做手术要白内障成熟后,早去了也没有用。
次旦央吉治好了这位老人的眼病,但她认识到:离老百姓最近的是村医,给他们普及医学知识很重要。
2000年前后,次旦央吉开始投身村医培训工作。当地政府组织起附近十里八乡的村医,她先给村医讲课,再现场教怎么筛查病人,讲解术前术后的常识。在西藏的墨竹工卡县、林周县、浪卡子县、桑日县等地,次旦央吉为近千名村医授过课。
赤列加措是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卫生院的村医,她是次旦央吉第一次开培训班的学员。20多年里,只要次旦央吉来墨竹工卡县,她就热情张罗病人检查,组织老乡排好队,给他们倒水。
赤列加措用次旦央吉教的筛查办法,组织患有眼病的农牧民到藏医院看病。“有赤列加措在,老乡术后恢复、用药我都很放心。”次旦央吉说。
一些偏远山村的牧民,靠收音机接触信息。2007年起,次旦央吉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道开设讲座,讲解眼科疾病治疗与防治。后来,讲座还增加了互动环节,接入热线,现场解答听众的疑虑。
“老百姓眼睛不舒服,之前认为没关系,听到我讲解危害后,很多人主动来咨询、看病。”次旦央吉说,这些年,藏医院的门诊量增加了,老百姓预防眼疾意识更强了。
藏医院眼科中心的年轻医生也纷纷上电台,分享专业眼科知识。看到有年轻医生紧张,次旦央吉鼓励他们:“在电台说话,就像和家人交流一样。我们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老百姓就是亲人。”(喻思南)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