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商业流通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
GSP跨入2.0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话成为当前中国药品流通业现状的真实写照。产业结构蜕变,如何提升流通环节的竞争品质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暖风飘花香,医药流通领域的一股正能量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汇聚,形成春天的暖流。近日,在第69届全国药品交易会期间,由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指导,媒体主办的“中国医药商业流通高峰论坛--新政下的药品流通新阶梯”就当前药品流通行业如何实现阶跃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某医药媒体总编陶剑虹、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宗云岗、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林、国控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敏、山东大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震等嘉宾参会,并发表演讲。会议开幕式由陶剑虹博士主持,论坛环节则由长白山制药销售公司总经理关平主持。来自全国各地医药界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格局再造
国内药品流通行业的市场格局正在重构。在论坛上,多位演讲嘉宾不约而同地对今后药品流通业的升级作出了解读。陶剑虹在开幕式上以一贯的激情、专业的陶氏主持风格谈出了自己对流通变局的理解。她认为,当前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号角已吹响,医药经济价值正在重构。首先,医改政策的层层推进,尤其是在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控费政策在医院扩大试点范围,促使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觉控制成本,将医院的利润增长点变成医院的成本核算点。其次,即将实施的新版GMP和新版GSP等政策的推进,以及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展开,未来在招标采购中的质量权重将会越来越大,市场的大洗牌加速。另外,新基药目录、零差率等举措将促进普药市场竞争秩序重建,而基药在二级医院药品销售中要求达到40%~50%的使用比例,在三级医院要求达到25%~30%的使用比例,可目前全国医疗机构基药使用平均比例只有14%左右,这对行业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上游环节的结构调整和下游终端利益链的重排,都会迫使处在中间环节的流通领域压力倍增。目前,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纯利率还不到2%.在这种环境下,要打破发展瓶颈,药品流通企业应加速强强联合,走向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创新商业模式。”陶剑虹分析道。
陶剑虹的智慧分享在会场上得到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商业大佬、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林的赞同,且刘宝林的感受更真切。他在当天的论坛上作报告时指出,基药制度的实施发展到今天仍面临着现实困惑,占总中标品规数80%的低价中标品规的销售金额仅占基药总销售额的20%,由于中标价接近成本价,根本没有临床和学术推广的空间,医生处方积极性低,医疗机构在订单、收货、付款等方面就会给企业带来压力。相反,高价中标的品规既有量又有利润。“反思基药配送权之争,虽然很多企业获得了配送权,但并不一定带来了应有的回报,甚至有的还亏损。最后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基药还是品种为王。而独家品种容易高价中标,临床和学术推广的空间大。我认为争夺独家品种的代理权、培育增补品种成为基药业务的制胜法宝。”刘宝林一语中的。
刘宝林说,流通业的升级版核心在物流技术。它不仅能服务自己,还能为上下游提供服务。如通过现代物流技术使九州通变成一个“平台型公司”.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物流网络已成为九州通的核心竞争力。
从刚公布的流通行业运行数据也能看出,在政策挤压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部分企业将会淘汰出局。“大型流通企业频繁并购,积极扩张布局全国市场,而中型企业纷纷并购延长产业链,稳固和提高市场份额及知名度。小企业依附并购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之道,这都会加速产业结构的整合。”国控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在会上说。
升级“阳谋”
产业阶跃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刘宝林告诉记者,九州通每年都有2000多万的资金投入到物流技术研发领域,从卖药变成卖服务,这是九州通实现全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医院终端、医械、中药材等领域将是新的增长点,但前提是有流通技术的支撑。”刘宝林坦言,从2003年开始,九州通自主研发的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物流信息管理经过完善和优化,逐步取代了国外的软件系统。每当对外说起这些,刘宝林脸上都会洋溢着自豪。
如何突围?刘宝林建议,医药商业公司要争取配送权,注重品种的选择与培育。怎么选品种,怎么培育,不同的企业策略不同。“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要建立合规的‘小学术’、‘小临床’的营销体系,合规永远是第一位的。”刘宝林坚定地说,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规范的学术营销体系是今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对此,陶剑虹认为,流通领域升级唯一的方法论就是要经营创新。“看美日等发达国家,商业巨头都在全球性地进行整合,如联合博姿与美国流通巨头合作,让我们看到联合做大规模,促进产业升级成为一种手段。未来大商业公司将会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区域龙头企业则会更加注重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呈现扁平化的特点,而小公司则会走专业化道路。未来医药流通领域的整合升级将会进入无边际的时代,大企业逐步模糊界限和专业,向全球性或者全国性的商业巨头发展。”陶剑虹说,谁的商业模式最接近消费者,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
就此,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宗云岗则分析道,2013年预计医药经济总体平稳增长,第一终端增幅止跌回稳,第二终端稳步增长,药价总体趋降但降幅减小。对此,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敏的理解是,主流企业的应对之策是做好人员的配置工作,适时并购优质的物流中心,完善各地的流通布局,渗透和覆盖原来小企业所覆盖的终端客户,在占领市场的同时承担农村药品的配送责任。大企业要提升管控体系,降低运营成本。他认为,“全链条的供应链管理日渐成为主流,延伸上下游的对接。也就是说供应商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计划采购系统,行业的进一步分化催生了专业化的流通公司,或运输企业,促进了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的发展,整合了社会资源。”
可见,商业公司的经营已由赚取进销差时代向收取多元化服务佣金的时代转变。山东大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震坦言:“新版GSP对冷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全过程冷链储存、运输、使用环节全程实时记录,立体式、多探头自动化温控系统等,这些要求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行业会因此大洗牌。”陈震认为,医药冷链物流网络化建设是流通企业需要重视的,未来医药流通的竞争将会是服务能力的竞争。